肌营养不良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临床推理40岁女性,下肢远端无力
TUhjnbcbe - 2022/3/25 11:20:00

本期译自《Neurology》第92卷第5期点击下载文献原文

Section1

病例介绍:

40岁女性,高加索人,双下肢及手进行性无力15年。以双下肢不对称性无力起病,起初足趾无力,进展为双足,右侧为著。此后继续进展,出现爬楼梯困难。2年前因双手无力,停止了理发师的工作。多年来症状缓慢进展,无波动。患者既往史无特殊。

查体:身材矮小,消瘦。颅神经(-)。小腿远端肌肉肌容积减少。无肌强直或翼状肩。四肢肌力如表1。右膝反射及跟腱反射消失,余反射3+。感觉无异常。

表1四肢肌力查体

Q:定位?下一步检查?

译者注:定位于肌肉,下一步查肌电图、CK。

Section2

患者符合慢性隐匿性进展性单纯运动综合征,症状累及上肢远端肌肉及下肢近远端肌肉。单纯运动症状受累可能的定位有运动神经元、运动神经、肌肉或神经肌肉接头。

前角受累可能的疾病有ALS和成人起病的脊髓肌萎缩SMA等。患者无上运动神经元受累,不支持ALS。SMA多反射消失,且多为对称性近端肌无力,远端肌无力比较少见。

运动神经病如多灶性运动神经病MMN,可表现为远端慢性进行性肌无力,但MMN手部受累多重于腿部,且多于特定的神经分布。

神经肌肉接头疾病多有波动性,面部及延髓肌可受累。

远端肌病是有可能的,如强直性肌营养不良、面肩肱肌营养不良FSHD、遗传性远端肌病等。该患者上肢远端无力+下肢近端无力,可考虑包涵体肌病IBM,但IBM多于50岁以上发病。

患者颈、胸、腰MR未见异常。CK正常。EMG提示右肢神经传导速度正常。右肢纤颤电位1+,短程低波幅多相运动单位电位,无肌强直发放。

Q:定位?进一步检查?

译者注:还是考虑肌肉病,完善肌活检?基因检测?

Section3

患者肌电图支持肌肉病。患者小腿远端无力起病,后发展至近端下肢及上肢远端。相关远端肌病中,首先排除强直性肌营养不良,因为没有发现肌强直现象;FSHD不考虑,因为无面、肩、肱受累表现;IBM因发病年龄不考虑。患者心电图及心脏超声无异常。患者最终行了肌活检(图1)及基因检测。远端型肌病的基因包检测结果阴性。

图1肌活检结果。A.HE染色肌纤维大小不一、可见肌内膜增生(白色箭头),脂肪组织增生(绿色箭头),可见边缘空泡(黑色箭头)。B.p62及TDP-43阳性的边缘空泡(黑色箭头)。C.电镜下核内颗粒及丝状物(白色箭头)。D.含小管上皮物质的边缘空泡(红色箭头)。

Q:结合临床资料与肌活检结果,哪种远端型肌病应考虑?边缘空泡代表了什么?

译者注:巧了,肌活检笔者不会看,除非最简单的能猜出来。有远端型肌营养不良(远端型肌病)这个病,远端型肌营养不良分好多型,其中笔者只知道成人早发1型,Nonaka型/GNE肌病,但具体的一概不知。

讨论

远端肌病主要是遗传性肌病。远端肌病包括许多肌原纤维肌病。肌原纤维肌病通常有全身特征,可有心脏及呼吸系统受累。大多数远端肌病以腿部受累起病,CK多正常。肌肉MRI有助于明确受累肌肉。如果怀疑特定的遗传性肌病,可在肌肉活检前完成基因检测。

该患者25岁发病,远端起病,腿前群肌肉重于后群。可能的遗传性远端性肌病原因有IBM、Liang肌病(MYH7基因突变)和一些肌原纤维病。

IBM可见边缘空泡,但无特异性。该病例电镜下发现的边缘空泡、p62/TDP-43阳性包涵体和细胞核内包涵体组合支持IBM诊断。IBM分为遗传性IBM(hIBM)和散发性IBM(sIMB)。sIBM通常见于老年患者,可有吞咽障碍,肌四头肌可受累,不对称性多见,CK可能升高,活检可见更多炎性改变。因此,该病例最终诊断遗传性包涵体肌病hIBM。图2展示了遗传性远端肌病的诊断思路。

图2遗传性远端型肌病诊断思路

译者注:看完这个病例,还是对肌病的分类不是特别清楚。肌活检的结果估计对于肌病专业组医师应该一眼就可以诊断了,但对于非专业组的真是难。笔者曾参与汇报了某市神经病病例讨论的一个案例,最终诊断就是远端型肌营养不良,Nonaka型,建立了笔者对于远端型肌病的唯一感性认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临床推理40岁女性,下肢远端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