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营养不良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病例报告丨消化道症状突出的强直性肌营养不
TUhjnbcbe - 2021/12/30 15:02:00
北京雀斑医院电话 http://pf.39.net/bdfyy/bdfhl/210304/8714477.html

作者:欧阳志远罗巍张宝荣

作者单位:浙江大医院神经内科

引用格式:欧阳志远,罗巍,张宝荣.消化道症状突出的强直性肌营养不良一家系[J].中华神经科杂志,,40(11):-.DOI:10./j.issn:-..11..

摘要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myotonicdystrophy,MD)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肌张力障碍及进行性肌萎缩,多系统受累很常见,但其消化道症状很少为国内文献所报道。我们报道了1个以消化道症状为突出症状的MD家系,并结合文献复习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先证者,男性,37岁,无业,于年4月3日就诊。患者5年前开始经常出现腹痛腹泻,每次经服用止泻药或休息后好转。4年前渐起双上肢无力并缓慢加重。2年前开始出现双下肢无力,双手僵硬不灵活、握拳后放松困难,反复活动后方可缓慢松开,用冷水洗手后加重。伴有性欲下降、头发稀疏和视物模糊,双眼视力下降。1年前,因腹痛加重于当地住院治疗,查胃镜示:胃窦多发溃疡伴陈旧性出血,十二指肠霜斑样溃疡,查血糖升高,诊断为2型糖尿病、复合性溃疡,经对症治疗后好转。此后,患者因腹痛及糖尿病多次住院治疗,每次均经对症治疗后好转出院。患者平素性格暴躁,小学文化,学习成绩较差,未婚未育。神经系统检查:精神不振,反应迟钝,头发稀疏,双侧颧弓明显突出,头部稍前倾,斧状脸,唇厚,闭目不全,四肢肌张力正常,腱反射下降;上肢远端肌力V级,余肌力V级,右下肢肌肉萎缩,双侧睾丸萎缩。MMSE评分25分,计算力及描图能力下降明显。辅助检查:多次空腹血糖>7.0mmol/L,肌酶谱示:CKIU/L(正常值24~IU/L),乳酸脱氢酶U/L(正常值~U/L),总胆固醇13.38mmol/L(正常值3.10~6.00mmol/L),甘油三酯30.77mmol/L(正常值0.56~1.65mmol/L)。肌电图示肌源性损害,可见强直电位,用力收缩时运动单位数量减少,峰值电位降低。

该家系4代共8人,否认近亲结婚史,患病者2例,另一例为先证者的父亲,于50岁左右开始出现四肢肌无力、肌萎缩,且逐渐加重,并有青光眼、糖尿病和多年胃病史,于60岁死于心脏病。

讨论

该家系中先证者临床症状典型,几乎包括了MD所有主要症状:肌强直、肌无力、肌萎缩、糖尿病、斧状脸、脱发、性功能障碍、脾气暴躁、学习成绩差,此外还有高血脂和消化道症状。临床症状典型,但长期得不到正确诊断,这说明部分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还不够。MD主要表现为肌张力障碍及进行性肌萎缩,但多系统受累很常见,如心脏传导异常、认知能力降低、白内障、糖尿病以及内分泌及性生殖系统的紊乱。消化道的累及同样很常见,而且表现多种多样,如吞咽困难、胃灼痛、呕吐、返酸、进食咳嗽、腹痛、腹胀、大便习惯改变(如便秘、腹泻)等。有报道25%的MD患者认为消化道症状是其最严重的问题,28%的患者在典型的骨骼肌症状出现10多年前就有消化道症状的出现。消化道症状的出现及严重性与疾病的病程相关,但是与骨骼肌症状的严重程度相关甚小。由于消化道症状是一个逐渐而缓慢发生的过程,所以很多患者可以在无意识中代偿并适应它,而感觉不到这些症状的存在,因而掩盖了这些症状。

国内MD患者消化道症状报道很少,曾有报道1例MD患者经常有腹痛,排稀便,但作者并未指出这可能是MD的一个症状。叶励超等对8例MD患者进行食道钡餐透视检查,7例显示食道扩张,蟠动减弱。龙秀英和刘鸣统计了97例MD患者的临床表现,但并没有对MD的消化道症状进行统计,仅提出胆囊结石亦是本病的临床表现之一。国内对MD患者消化道症状报道甚少,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首先MD患者比较罕见,临床医师对该病特别是对其消化道症状认识不够。另外,消化道症状的发生比较缓慢,患者可以逐渐适应,只表现出轻微的症状。因此在临床上我们应该重视其消化道症状。

MD患者出现消化道表现的原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平滑肌损害、神经因子及小肠细胞变性有关。有人认为可能是由于平滑肌和横纹肌的一氧化氮合成障碍,导致胃肠道平滑肌出现非肾上腺能、非胆碱能神经传导障碍,从而使平滑肌的功能都受损而出现消化道症状。具体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略)

利益冲突声明所有作者均声明本研究不存在利益冲突

往期·推荐

病例报告丨1例多系统萎缩伴双侧声带麻痹患者的护理

病例报告丨多系统萎缩四例病理与临床研究

病例报告丨以帕金森样表现为主的多系统萎缩一家系两例

病例报告丨多系统萎缩并发喘鸣一例报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病例报告丨消化道症状突出的强直性肌营养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