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营养不良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协和内分泌论文撷英双膦酸盐对Duc
TUhjnbcbe - 2021/12/19 18:28:00

文章来源

EFFECTSOFBISPHOSPHONATESONOSTEOPOROSISINDUCEDBYDUCHENNEMUSCULARDYSTROPHY:APROSPECTIVESTUDY.

EndocrPract.Dec;26(12):-.

doi:10./EP--.

作者

郑文彬#、戴毅#、胡静、赵笛辰、王鸥、姜艳、夏维波、邢小平、李梅*

文章摘要

背景及研究目的

Duchenne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musculardystrophy,DMD)是一种罕见的由编码抗肌萎缩蛋白基因突变导致的以进行性对称性骨骼肌无力和萎缩为特征的X连锁隐性遗传病。由于肌无力、维生素D缺乏和糖皮质激素治疗等多种因素,DMD患者罹患骨质疏松症和脆性骨折的风险明显增加。本研究前瞻性评估双膦酸盐对中国DMD合并骨质疏松症患儿的疗效。

方法

纳入年12月至年2医院诊断为DMD患儿进行临床评估,包括身高、体重、骨痛、骨折等情况,检测骨转换生化指标,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腰椎及髋部骨密度(Bonemineraldensity,BMD)。根据骨密度和脆性骨折史,将患者分为唑来膦酸组(zoledronicacid,ZOL)、阿仑膦酸钠组(alendronate,ALN)和对照组。骨密度低或合并脆性骨折史者,予70mg/周阿仑膦酸钠或5mg/年的唑来膦酸治疗,骨密度正常者不予双膦酸盐治疗,所有患者均补充钙剂和骨化三醇。前瞻性评估患者骨密度和骨转换生化指标变化,记录生长速度和不良反应。

主要结果

本研究总纳入52名DMD患者,其中17名接受唑来膦酸治疗,18名口服阿仑膦酸钠,17名患者仅服用钙剂、维生素D和骨化三醇。治疗24个月后,ZOL和ALN组腰椎骨密度较基线分别增加(23.2±9.7)%和(23.6±8.8)%(与基线相比,P0.01),两组间骨密度增长率无统计学差异,但显著高于对照组(9.6±8.2%,P0.01)。ZOL组血清β-CTX和ALP水平较治疗前分别下降(44.4±18.0)%和(31.9±26.7)%,ALN组分别下降(36.0±20.3)%和(25.8±14.4)%,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DMD患者对双膦酸盐耐受性良好。

结论

本研究首次前瞻性地观察到双膦酸盐能显著增加中国DMD患者的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抑制骨吸收。唑来膦酸和阿仑膦酸钠对骨骼具有相似保护作用,疗效优于单纯钙剂、维生素D和骨化三醇。

评述

Duchenne肌营养不良症(DMD)是由编码抗肌萎缩蛋白的编码基因突变引起的罕见的X连锁隐性遗传疾病。临床表现为进行性肌肉乏力、运动迟缓,甚至丧失活动能力。到目前为止,DMD仍缺乏根治手段,糖皮质激素是其主要治疗药物。然而,骨质疏松症是DMD的严重并发症,主要是由于肌肉萎缩导致的活动减少、长期糖皮质激素治疗、病变肌肉释放细胞因子、青春期延迟和维生素D不足,但是临床上多聚焦于DMD的肌肉病变及其心肺并发症的治疗,对于DMD导致的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常常容易忽视。双膦酸盐类药物(BPs)能够抑制骨吸收,增加骨密度。但是,BPs是否对DMD患者的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有效尚不清楚,并且现有评估BPs对DMD患者骨骼影响的研究均为小型回顾性研究。本研究首次前瞻性研究双膦酸盐对骨密度和骨转换的影响,发现骨质疏松症和脆性骨折是DMD患者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唑来膦酸(ZOL)和阿仑膦酸钠(ALN)治疗24个月可通过抑制骨吸收增加DMD患者的骨密度,两者对于提高BMD和抑制骨吸收的疗效相当,并显著优于钙剂、维生素D和骨化三醇治疗,且安全性良好。本研究是首次

1
查看完整版本: 协和内分泌论文撷英双膦酸盐对Du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