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营养不良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医大课堂脑卒中患者肺功能康复治疗方案
TUhjnbcbe - 2021/12/17 14:36:00

对于脑卒中患者来说,心脏疾病是常见并发症,尤其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与脑卒中有许多相同的危险因素。此外卒中患者年龄较大,本身心肺功能有所下降,且卒中患者早期卧床也易导致心肺功能的下降。这些均会直接影响卒中患者训练的耐受度,从而影响患者感觉运动控制能力的提高。因此心肺康复训练对于脑卒中患者是十分重要的。

临床研究表明,脑卒中后综合肺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肺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肺功能障碍机制

心脏疾病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尤其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与脑卒中有许多相同的危险因素,所以,应对这些危险因素进行控制治疗。脑卒中早期卧床不动可导致严重的心血管调节失常,还可能引发坠积性肺炎,影响通气和换气功能。这是由于中枢神经缺血缺氧、全身应激反应,出现脑水肿、肺水肿(神经源性)等病理变化,可能继发呼吸道屏障损伤、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功能上直接出现呼吸、咳嗽、吞咽功能障碍。

重症脑卒中肺康复注意事项

1、介入时机

能否实施早期康复取决于患者能否得到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一般认为,脑卒中患者的早期康复是在病情稳定、不再进展的情况下给予康复介入治疗。《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完全版)》中建议的早期康复(一级康复)是指“医院急诊室或神经内科的常规治疗及早期康复治疗”,“经急性期规范治疗,生命体征平稳,神经系统不再进展48小时以后”,“多在发病后14天以内进行”。

由此看来,早期康复的切入点并非是从发病时间考虑,而更多的是考虑病情是否稳定。普遍认为,在脑卒中早期,由于运动功能尤其是下肢运动功能和平衡能力较差,患者难以进行步行等有氧训练方式,但最近的研究显示,脑卒中早期偏瘫患者可健肢带动患肢,进行踏车有氧训练。

卒中后康复介入的程度并不都是越强越好,越积极越好。为每一个卒中患者度身定做一个近、中、远期康复计划是关键,而计划制定的前提基础则是对患者进行全面、科学地评估。评估时的考量不仅要遵循卒中的自然演变规律,还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性格、家庭条件、卒中前状态、个人的康复期望值以及对康复的配合程度。

2、知情告知

应使患者了解治疗目的和方法,取得合作,患者应有参加康复的积极要求和必要的经济条件以及家庭其他成员的支持。因为患者是康复治疗的中心和关键,决定康复方案成败的是患者对其疾病的了解、态度和个人要达到的目标。康复过程自始至终都需要患者积极参与。

3、体位摆放

保持良好的体位(良姿位或称良肢位)是脑卒中后早期康复的基本要素。对意识障碍者取平卧位,头部抬高15~30度,并偏向一侧,以利于排除口腔分泌物;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呕吐物,防止胃内容物反流致误吸。

4、营养支持

为了增强患者的机体免疫力,饮食上应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营养、易消化的饮食,如鸡蛋、牛奶、*豆、鸡肉、核桃、鱼虾、燕麦、水果、蔬菜等。

肺康复的关键技术探讨

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脑干部位,其包含的神经核团、传导束和网状结构,是调控吞咽、构音、平衡以及维持意识清醒的解剖基础。基于肺康复的吞咽、言语、认知、运动等的联动康复训练才能充分发挥临床疗效:

1、呼吸训练:目的是减轻呼吸困难和改善动力性过度充气异常,包括腹式呼吸、呼吸肌训练、咳嗽以及排痰训练。

2、有氧训练:是缓解症状的有力武器,锻炼方式包括下肢肌肉训练、上肢肌肉训练、上下肢联合训练。

3、脑卒中吞咽障碍综合康复治疗手段归纳起来,包括直接训练、间接训练、代偿训练、生物反馈训练、针灸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心理治疗等。

4、运动障碍:脑卒中患者大多会留下步履蹒跚、动作不协调的后遗症,对此运用Bobath技术、Brunnstrom技术、神经肌肉本体促进技术等,以及运动想像疗法、强制性训练结合高压氧治疗和全自动步态训练与评估系统,对患者进行肢体功能锻炼,使患者改善步态,恢复步行能力,增强肢体协调性及精细运动能力。

康复训练遵循一定的原则,体现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其依据是每个患者的具体的功能状况而定。对于并发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脑卒中患者进行运动疗法干预时,应进行重要的心肺功能指标检测。当患者在训练时出现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的明显变化,或出现明显胸闷气短、晕厥、胸痛时应停止或调整训练强度。

注明:来自互联网的图片或者视频,用于公益科普,如有未明示版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往期回顾

招贤纳士丨我们寻找发光的你~

情暖中秋,慰问患者

医院中秋佳节为患者送月饼

医大课堂

老年人健康饮食指南!

医大课堂

这些才是癌症筛查的“金标准”!

医大课堂

中风偏瘫的康复训练,越早越好!

联系我们网址:
1
查看完整版本: 医大课堂脑卒中患者肺功能康复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