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营养不良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健脑止萎汤是如何治疗肌营养不良的
TUhjnbcbe - 2021/12/2 20:49:00

导言:

什么是肌营养不良?

肌营养不良是指肌肉萎缩症。肌营养不良是一种遗传性疾病,与神经因素也有一定的关系,也可能是外伤或长期营养不良导致的。主要表现为体重下降、肌肉无力等

临床表现主要有五种类型:

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

其中DMD患者因基因缺陷而使肌细胞内缺乏抗肌萎缩蛋白,造成肌细胞膜不稳定并导致肌细胞坏死和功能缺失而发病。DMD患者大脑皮质神经元突触区抗肌萎缩蛋白的缺乏,可能是智力发育迟滞的原因。

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

基因定位在四号染色体长臂末端(4q35),在此区域有一与Kpn酶切位点相关的3.3kb重复片段。正常人该3.3kb/Kpn片段重复10~次,而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患者通常少于8次,故通过测定3.3kb/Kpn片段重复的次数则可作出基因诊断。

肢带型肌营养不良

是一类具有高度遗传异质性和表型异质性的常染色体遗传性肌病,肢带型肌营养不良蛋白与抗肌萎缩蛋白-糖蛋白复合物构成一个肌纤维蛋白复合体。在复合体内,各蛋白之间紧密结合,互相关联。任何一种蛋白的缺失均会影响到整个膜结构的稳定,导致肌细胞的坏死。

眼咽型肌营养不良

基因位于染色体14q1.2~13,PABPA基因1号外显子上的GCG重复突变增加是发病的原因;正常人仅6次重复,而眼咽型肌营养不良患者GCG重复8~13次,重复次数越多,症状越重。

Emery-Dreifuss肌营养不良

基因位于染色体Xq28,该基因的突变导致位于骨骼肌和心肌细胞核内膜的emerin蛋白消失,它的缺失可造成骨骼肌和心肌的损害。

无论哪一种那一种类型都会引起一些并发症。

病症晚期,四肢挛缩,活动完全不能。常因伴发肺部感染、压疮等于20岁之前丧生。智商常有不同程度减退。半数以上可伴心脏损害,心电图异常。早期呈现心肌肥大,除心悸外一般无症状。

其中假肥大性肌营养不良最为常见

是我国最常见的X连锁隐性遗传的肌病,发病率约30/10万为男婴,1/3的患儿是DMD基因新突变所致。女性为致病基因携带者,所生男孩50%发病,无明显地理或种族差异。

肌无力近端肢体为主,走路慢、脚尖着地、易跌跤、上楼及蹲位站立困难、呈典型的鸭步,90%的患儿肌肉没有萎缩反而出现假性肥大,触之坚韧,为首发症状之一。

轻度智力障碍、平地步行困难、脊柱侧弯、心肺功能衰竭,多数患者在20~30岁因呼吸道感染、心力衰竭而死亡。

并发症

肌肉挛缩

随着病症的加重而出现跟腱的挛缩,双足出现下垂,平地步行比较困难,容易出现跌倒、受伤,比较严重的可以导致骨折。

心肺功能损害

部分患者伴有心肌损害出现心律不齐、心脏扩大、心脏瓣膜关闭不全,比较严重的病人出现心力衰竭。

肺部感染

部分晚期病人卧床会出现并发肺部感染,到了最后呼吸肌无力,呼吸衰竭。

其他

如智力低下、髋关节脱位、肢体骨折、脊柱侧弯等。

西医治疗

临床医生常用些联苯双酯加兰他敏,还有三磷酸腺苷等治疗,三磷酸苷它有使代谢活跃的作用,短时间可能有点效果,一旦停药后,病会迅速发展,而且导致患者过早的瘫痪,近几年来,有的医生用激素治疗肌肉的营养不良,激素的确有它的抗炎、抗*、抗过敏、抗休克的作用,但它可以引起人体的水、盐、糖、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诱发消化性溃疡和癫痫病的发生。使肾上腺素皮质萎缩,若是减药或停药后会出现反跳现象。

中医辩证

肌营养不良属于中医“萎症”,与肺、脾、胃、肝、肾等脏腑关系密切。主要是由于禀受父母之精气不足,导致小儿肝肾亏损脾气虚弱而致,久则痰瘀互结,留着肌肉不去,形成本虚标实之复杂病机,虚可致实,实可伐虚,故形成了错综复杂的病理状态。

病因:肝脾肾等脏腑亏虚导致痿病的原因非常复杂,感受外邪,情志内伤,饮食不节,劳倦久病等均可致病。基本病机是肺胃肝肾等脏腑精气受损,肢体筋脉失养,如肺热津伤,津液不布;湿热浸淫,气血不运;脾胃亏虚,精微不输;肝肾亏损,髓枯筋痿。治法:健脾益气,滋补肝肾,强肌健力肌营养不良先天禀赋不足与脾胃虚损、五脏相关,治疗重视脾胃,以健脾益气为大法贯彻始终,重在补中而非升阳,兼治五脏。成人肌营养不良治疗上健脾、补肾各有侧重;儿童肌营养不良强调以调理脾胃为主。肌营养不良的治疗应根据疾病阶段、病情轻重之不同,处理好健脾与补肾的关系。

案例分析

莹莹(化名),女,8岁,学生;

初诊日期:年4月12日;

主诉症状如下:患者17个月开始走路,以后良好。3岁时发热后出现四肢肌肉逐渐变细萎缩,上下楼困难。近年加剧,每易摔倒。倒后不能仰起,必须俯卧位用手支撑而立。医院做了检查,ck值高达2万,诊为“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假肥大型。曾服中药数10剂未见明显疗效。既往无家族史可寻。

初诊患者面色萎*不华,形体消瘦,惟膝下肌肉略显粗壮,然膝软无力,上下楼困难,走路摇晃不稳。易摔倒,起立艰难,步履困难。查体:体温36.6。C,脉搏74次/分,血压15.6/10.5kPa,两小腿肚有假性肥大,无感觉障碍。颅神经检查(一),肌电图提示“肌源性受损”。脉象弦细,舌淡苔白润,体小。

诊断:假肥大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辨证:先天不足,后天失养,气血生化之源不充,肌肉筋脉失养;

治则:益气养血,健脾补肾;

处方:健脑止萎汤;

温服朝夕各一次。

5月14日二诊:

6月16日三诊:诸症显著好转,行走不再摔倒。步履较前有力,鸭行步态亦趋稳健,惟感上楼费力,此乃痼疾,肌肉之恢复,尚需后天充养,故从长计议,接着汤药温服朝夕各一次。

年6月14日四诊:病情稳定,步态基本正常,可行走1.5~2.5公里路,登高仍觉费力,双小腿周径缩小2cm,肌肉萎缩之已见增粗,上臂三角肌明显,脉弦细。继用健脑止萎汤,西红花,肉桂减半加陈皮。(仅为部分方药)巩固服用三个月年,病情稳定,随访未复发。

健脑止萎汤治疗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控制稳固病情不再持续恶化发展加重;

第二阶段,药物深层渗透各脏腑器官,疏导经络,调养,养精蓄锐,消除其他症状,逐步缓解病情;

第三阶段,滋补、修复、固本培元,预防疾病的复发,配以锻炼消解病因,解除症状。

中医看病是综合患者的症状特征,分析所属证型,在确定主症的基础上,辨证施治,还可以根据次要症状灵活加减,一方多药,煎汤同服,省去吃很多药的麻烦。中医治疗还可以随着病情的变化,随时调整用药,非常方便。很多人患的是同一种病,但中药处方却不相同,万人一病,一人一方,这正是中医辨证论治的结果。故患者药费随药方更换而定,价格不等

咨询治疗可长按下方

1
查看完整版本: 健脑止萎汤是如何治疗肌营养不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