鸽的躯体形态。鸽子的躯体操持飞行和比赛所有的生理运动,因此,躯体形态是极其重要的鉴别标准之一。亦作"体型",主要指各部分之间的比例。优秀赛鸽的躯体应呈流线形,匀称,胸部开阔,左右双翅平伏地紧贴两边,合呈一个饱满的球体。
鸽体各部必须是一个协调的结构,前身较宽,后身收缩,平滑过渡。赛鸽的前身宽度应是肩胛骨和前胸、两翼三部分宽度之和。后身及尾部应为圆锥形。鸽体各部必须结实,全身各处都很圆滑,腹部微凹面背部微凸。一羽体形好的信鸽抓在手中手感舒适,柔滑细腻。
这种体形的赛鸽,在飞行时可减少阻力,减轻两翼划扑所产生上的负担。
一般来说,长体形的赛鸽飞翔耐力好,适宜长程和超长程赛鸽,短体形的赛鸽有爆发力,适宜于中、短程赛。身体呈三角形,上宽下窄和前宽后窄,是一种中短程速度的赛鸽。
1.梨状鸽
最显著的特点是肌肉向前部集中,背部弓起有力,龙骨中长、不高,尾背部收缩较快。这样呈梨状的鸽子,速度必快,但快则必脆,丢失率高。詹森鸽常出梨状鸽的代表作。
梨状鸽是最具爆炸性的身形,黑马大奖鸽常具此状。对它的制作,体现着鸽主对速度感的把握,此类鸽肌肉饱满且向前,全身浑圆,气囊饱满,充满激情和力量。距离往往限定在公里左右易夺大奖,天晴或顺风时,公里常拔得头筹。而连续多关或艰难赛程,又常常是梨状鸽的死穴。
梨状鸽利刃易断,佼佼者易折,归巢率低,大奖率高,非赛鸽高手一般不敢过这虎跳峡。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武松才会常选这条险路走。
梨状鸽,大赢大输,玩的就是这个心跳。
梨状鸽父母选配的心经是:龙骨前顶、肌肉前倾。向前、向前、再向前!
2.玉米棒状鸽
最显著的特点是前胸紧缩,低长龙骨,长背,紧蛋门,后身饱满,全身挂肉少。尤其是玉米棒状鸽后身龙骨与蛋门在同一平行线上,持握时手感舒服。高手会从玉米棒状鸽的手感上,推测出其公里远距离、阴雨天快速归巢的能力。
玉米棒状鸽的稳定性,决定了此类鸽在公棚交送中,占有较大比例,符合鸽友稳中求胜的想法。
稳,看似好事,但资深鸽友常会舍稳求快,一箭中的,抢得大奖才是目的。他们会放弃或者少交玉米棒状鸽,因为送一组,入赏一羽,基本保本,入赏两羽,才可小赢;如果再给这两羽小赢的鸽子,押上重炮,以大减小,到头还是个输字。
玉米棒状鸽父母选配的心经是:前胸缩减,龙骨降低加长。背部延展、延展、再延展!
3.三角状
前胸饱满,龙骨前端高、后端向上猛收,后身少肉。持握时由于后身肉少,使膀肩开合,裹不住前胸。三角状的鸽子,多膀条较宽,副羽较短,短距离速度超常,性急,中远程特别是艰难赛程,难得大奖。
三角状赛鸽,速度快,特别是短程速度更有压倒性优势,国内外公里以下赛事常独占鳌头,尤为短程赛鸽主所喜爱。
由于三角状赛鸽肌肉量大,密度高,后腰缺肉,常常显得前重后轻,一遇喂食过量,会因超重难得大奖。此类鸽适合严格的家养调训制度,许多高手运用赛鸽技术,在家养中调食、调水、调训、调药,保持创造巅峰,常能使三角状赛鸽,以压倒优势夺得短程赛冠*。
但是三角状鸽难适应公棚多关养、少训练的管理方式,此类缺少本能飞的赛鸽常在公棚赛中丢盔卸甲。
三角状鸽父母选配的心经是:扩充胸部肌肉,提高前龙骨厚度,增大前后龙骨提收的角度。提收、提收、再提收!
4.手榴弹状
此类鸽多是梨状和玉米棒状鸽适配的优势产物。它将梨状置于前身,将玉米棒延展于后身,形成手榴弹状。这类鸽速度适中,有很强的适应性和稳定性。在公棚多关艰难赛事中,常会表现出色,综合鸽王多见此类身形。
手榴弹状鸽是激进和保守的综合体,是0.*金分割的产物。由于手榴弹状鸽来自于以上三种体形的交配综合,所以对其选配与选择,只有资深鸽友才能掌握其要诀。微妙在于,高手可在一羽手榴弹状的赛鸽身上,通过持握和对父母的分析,敏锐地判断出它更偏向于以上三种形体的某一类型,从而推断出这羽手榴弹状的鸽子,更偏向具有速度、稳定和艰难赛程的哪项特质,以此作出正确判断。
肌肉结构及功能的退化
赛鸽的肌肉结构在适应竞翔飞行距离、地势条件、季节性风向等,组合成不同的类型,有研究已经证明,赛鸽的肌肉结构分为白肌纤维与红肌纤维两种,白肌纤维结构较粗,肌纤维收缩力量大,但不耐久。红肌纤维结构较细、收缩力量不如白肌纤维,但能耐久。还有研究证明,红肌纤维结构中还分为快速红肌与慢缩红肌,因此,红肌纤维结构既具有快速收缩的功能特性,也具有耐久的功能特性。有研究表明,最优秀的中长距离赛鸽肌肉纤维的红肌纤维比率明显多于白肌纤维。
从遗传的观点来看,肌肉中白肌纤维与红肌纤维的组成比率主要受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因此,优秀赛鸽肌肉中白肌与红肌纤维组合的比率,与遗传密切相关。那些速度快、耐力水平高的赛鸽,肌肉中红肌纤维占绝对的优势比率,但是赛鸽受先天遗传的影响,肌肉纤维白肌与红肌的比率会出现明显的变化,肌肉中白肌纤维的比率远远超过红肌纤维的比率,由于白肌纤维的结构较粗,导致幼鸽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表现肉厚体重,甚至出现完全像肉鸽的肌肉结构。
这就是赛鸽肌肉结构不能适应实际竞翔需要的退化现象。赛鸽肌肉的另一种退化现象是从肌肉的功能上表现出来。幼鸽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先天遗传与后天营养不良的共同影响,鸽子的肌肉明显软弱无力,特别是双翼主管飞行动作的肌肉,在牵拉翅膀回收时能明显感觉到软弱无力的现象,这种肌肉类型根本不可能在空中保持长时间高速度的飞行。赛鸽的肌肉退化现象还可以从尾羽肌肉收缩力量及尾羽毛的叠加程度表现出来。例如,当赛鸽准备降落时,为了有效降低下落的速度,鸽子的尾部羽毛迅速展开成扇形,增大降落时的阻力作用。
当我们用手握住鸽子的下腹部时,紧收的尾羽肌肉能使尾部羽毛叠加成大约一支尾羽毛的宽度。根据众多爱好者的经验,赛鸽的尾羽毛能叠加成一支羽毛的宽度,往往是一羽优秀赛鸽的表现,事实也能证明这一点。当一羽鸽子全身肌肉结构及其功能处于软弱无力的退化现象时,负责尾部羽毛展收的肌肉自然缺乏收缩的力度,尾部羽毛根本不可能达到叠加紧收成一支羽条的宽度。
以上就是关于如何了解信鸽的体型的详细介绍,希望可以帮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