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营养不良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步态见异常,ldquo举足rdqu
TUhjnbcbe - 2021/9/16 17:25:00

走路若画圈,定是有偏瘫。

走路似醉酒,小脑疾病有。

走路碎步冲,患有帕金森。

走路如鸭步,肌病靠得住。

走路像剪刀,病变在大脑。

看步态可知病所在

提起步态,我们都很欣赏每天早上在天安门升旗的“国旗班”战士们的飒爽英姿和矫健步伐,他们的步态展现出庄严国威。我们也很欣赏时装模特在T台上摇曳生姿、仪态万方的猫步,她们的步态展示出诱人的魅力。然而,我们日常走路却不能采用这样的步态。

正常成人走路的步态应按照生理活动的规律而进行的,是平稳、协调、有节律的,两腿交替进行。步态是经过学习而获得的,因此,它具有个体特性。正常步态必须完成三个过程:支持体重,单腿支撑,摆动腿迈步。有些人的走姿特别端正严谨,在步行时每步的距离都大致相同,据说地质学家李四光每步跨度是0.85米远,他是受大学课堂上一老师的无意的讲说启发的,从而能在荒郊野岭迅速判断距离与方向。

俗话说:“坐有坐像,站有站像”,那么,行也有行像。行像就是走姿,每个人的走姿并非千篇一律的,但是,其肢体的动作都应当符合生理要求。要想知道自己走路的姿势是否正确,最简单的一个办法,只要看看鞋跟就知道了,很多人的鞋跟都有不同程度的磨损,这些就提示你平时走路的着力点正确与否,正确的步行,鞋底的磨损是平均的,而不是分布不均的。如果你的鞋底磨损不平均,那就说明你的走姿不正确。

步态主要靠骨骼的结构和各部分肌肉的紧张度来保持的,而神经系统功能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如果大脑或局部神经、肌肉、关节等有病变时,常可出现各种各样的特殊步态,而特殊步态往往是某种疾病的标志。

世界著名喜剧大师卓别林,则是以“鸭子步态”来展示他的喜剧效果的。看过卓别林主演的电影如《摩登时代》《城市之光》等等影片,都会看到卓别林带特征性的形象和动作——鼻子下一撮小胡子,黑礼帽、黑皮鞋,外八字脚(鸭子步态),于是皮鞋也是外转八字形。卓别林走起路来就像鸭子走路那样左右摇晃。

这里“转播”一则描绘这些步态的顺口溜曰:

走路若画圈,定是有偏瘫。

走路似醉酒,小脑疾病有。

走路碎步冲,患有帕金森。

走路如鸭步,肌病靠得住。

走路像剪刀,病变在大脑。

下面就按这则顺口溜的次序分别作一简述,并一起谈谈一些其他常见的特殊步态。

(1)划圈步态——表现:行走时先将下肢外展而后内收,故行走时足外甩,划半圆,故又称为“圆规步态”。病症:此为偏瘫患者行走时的步伐状态。见于脑卒中(中风)恢复期或其后遗症。

(2)醉酒步态——表现:行走时摇晃不稳,左右倾斜,步态紊乱,不能走直线,似醉酒状。病症:常见于小脑疾病(如小脑脓肿、肿瘤)和迷路炎等。

(3)慌张步态——表现:患者全身肌肉张力增高,躯干倾向前方,跨步小心,起步动作慢,移步间隔短少,步态不稳,身体欲向前方跌倒。患者想平衡其身体,结果造成快速行走,走路呈碎步冲,而行走时越走越快,难于立即止步。病症:见于锥体外系有病变者,如帕金森病(即震颤性麻痹)。

(4)鸭子步态——表现:走路时身体左右摇摆,即两足距离很宽,躯干左右摇晃,腹部前凸,上楼梯要一脚先上去,另一脚再提上去而且很费力。病症:常见于佝偻病、大骨关节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等。

(5)剪式步态——表现:患者行走时,两膝相碰,两小腿交叉呈剪刀状,步幅小,常作足尖踏地而行。病症:此步态常见于脑性瘫痪和截瘫患者。由于两下肢肌肉张力增高,尤以伸肌及内收肌群受累较明显之故。

(6)跨阈步态——表现:此种步态为下垂足的步态。走路时,患腿高抬,而患足下垂,足尖离地前,先将膝关节、髋关节屈曲,使腿抬得过高,跨步小,并使足尖擦地而行。病症:常见于腓总神经麻痹、坐骨神经麻痹或多发性神经炎(维生素B1缺乏症)的患者。

(7)共济失调步态——表现:患者呈现一种不稳定、不协调的走路姿势——两脚间距宽、脚跟先着地而后脚尖着地的双拍式步态。起步抬脚过高,骤然垂落,且双目向下注视,两脚间距很宽,以防身体倾斜。闭目时则不能保持平衡。病症:所谓“共济”,是指神经、肌肉、关节各部分动作的协调。此种步态常见于脊髓痨患者。

(8)间歇性跛行——表现:开始步行无症状,行至一定距离可出现下肢麻木、无力、酸痛,难于继续行走,休息一会则症状缓解而可以重新起步行走,但再步行一阵又会出现上述症状,于是走走歇歇,故名。病症:此步态则不是脑—神经系统的病变所引起,而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一种特征性表现。乃因行走稍久后,患肢发生缺血之故。检查可发现其足背动脉搏动消失。此外,由于中央型椎间盘脱出或椎管狭窄症,使马尾神经受压及血运障碍,亦可引起下肢运动后无力及不能行走,称为马尾性间歇性跛行。但其足背动脉搏动存在。

有一则取这些异常步态中的典型步子为例的口诀曰:“‘举足轻重’露病情,偏瘫抬腿画圈行;下肢罹患脉管炎,走走停停走走停。”除了上述八种常见的特殊步态之外,还有两种“跛行”也较为常见。其一是保护性跛行:走路时,患侧足刚一点地则健侧足就赶快起步前移;健足触地时间长,患足点地时间短;患腿迈步小,健腿跨步大;患腿负重小,健腿负重大。这种保护性患足点地跛行,多见下肢受伤者。其二是拖腿性跛行:走路时,健腿在前面患腿拖后,患肢前足着地,足跟提起表现为拖腿蹭地跛行。可见于儿童急性髋关节扭伤、早期髋关节结核或髋关节骨膜炎等。

还有其他一些疾病的特殊步态就不一一列举了。医生往往能根据步态就可作出初步诊断而作进一步的检查。“观步察病”,也是医生“视诊”的一项重要内容。某些特殊的步态能为临床提供很有价值的诊断线索。有句俗话说:“先让病人走一走,便知病情七八九。”这不是无稽之谈,而系“有稽之谈”。所以,观步察病,需“步步经心”,发现情况往往就是“步步惊心”了。对特殊步态标志某种疾病而言,真可说是“举足轻重”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步态见异常,ldquo举足rd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