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营养不良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抽动症和多动症的关键区别点,你知道吗
TUhjnbcbe - 2021/7/22 23:29:00
北京医院治痤疮 https://m-mip.39.net/czk/mipso_8612063.html

如果您的孩子出现

眨眼、挤眉、龇牙

做怪相、耸肩、点头

发出异常声音、多动

等等症状

(图源网络,侵删)

家长朋友千万不要认为孩子是故意为之,从而不放在心上,或者一味的责怪,打骂孩子。出现这些症状,或许表明您的孩子正在被“抽动症”所困扰。

抽动症的临床表现

(1)怪态:

挤眉眨眼,张嘴伸颈,耸肩摇头;

(2)秽语:

喉中不自主发出“哈”、“嗯”等异常声音,似清嗓音或干咳声,粗言秽语多,重者打人、自伤等;

(3)抽动:

颈部、面部肌肉以及肌肉不由自主地抽动;

(4)部分患儿伴有多动症状。

抽动症的起病年龄

多发性抽动症的起病年龄为1-21岁,平均起病年龄为6-7岁。男性明显多于女性,至少要多三倍以上。大多数多发性抽动症起病于2-15岁,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为发病高峰人群。90%在10岁以前起病,以5-9岁最为多见。

就多发性抽动症本身而言,发声性抽动通常比运动性抽动出现的要晚,平均发病年龄为11岁。而秽语的起病年龄通常又比简单发声性抽动要晚,平均起病年龄为13-14.5岁,并且病程中大约1/3的病人秽语症状可以自然消失。

(图源网络,侵删)

多动症与抽动症的区别

1.多动症又叫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儿童期常见的一类神经行为障碍。

抽动症是指以不自主的突然的多发性抽动及在抽动的同时伴有暴发性发声和秽语为主要表现的抽动障碍。

2.多动症的宝宝智力基本正常,但会因多动、注意力不集中而影响学习,学习成绩差。

抽动症可分为暂时性和慢性,有的甚至持续终生。暂时性的抽动一般不影响儿童的学习成绩,慢性的抽动可影响儿童的学习。

3.多动症的宝宝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易冲动缺乏控制力、易兴奋,很难完成精细动作。

抽动症主要是以肌群抽动为主要表现,可以有眨眼、耸肩膀、扮*脸,可伴有发声,如清嗓子、吸鼻子。

★★★★★多动症绝无抽动,抽动症的宝宝可以伴随多动,这是区别关键。

家长如何帮助抽动症儿童1、正确认识抽动症

父母必须认识到,孩子抽动症状表现是疾病所致,并不是故意出怪相,父母要稳定自己的情绪,给孩子创造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消除孩子不必要的心理负担,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2、采用恰当的行为治疗

多数抽动症患儿的症状往往在短时间内可自行控制,当患儿在上课注意力集中时或在参加体育活动时,症状可暂时消失。

基于此情况,对于年龄小不能配合行为治疗的抽动症患儿,父母需要保持平静的心态,给予漠视、不理睬等方式,同时可利用各种方式转移患儿的注意力,如给其讲故事、与其交谈学校的情况等,使其注意力转移,从而减轻抽动发作次数。

对于大龄可配合的抽动症患儿,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行为治疗,例如有意识的习惯逆转训练来对抗抽动症状。

(图源网络,侵删)

3、保证生活平稳规律

帮助患儿制定合理的日程安排,早睡早起,锻炼身体,养成按时睡眠的良好习惯。避免过度疲劳、过度兴奋、情绪紧张。避免长时间看电视、玩游戏机或看恐怖或刺激性影视剧,这些都会加重抽动。

4、提供合理饮食

家长们要注意患儿应忌食这些食物:包括胡椒、辣椒、大蒜等辛辣刺激食物;油炸类、动物油等油腻食物;可乐、浓茶、咖啡、巧克力、功能饮料等含有咖啡因、兴奋剂及带色素的饮料;方便面,膨化食品等含有防腐剂的食品;这些食物都可使症状加重。还有一些饮食如海鲜、食用色素和添加剂、富含色氨酸等食品也可诱发抽动或使原有抽动症状加重,饮食上尽量注意。

5、争取患儿的配合

调动患儿主观能动性,对疾病的康复非常有利。劝告孩子不必为此感到自卑、自责,正确对待同学的讥讽和嘲笑,处理好与同学的关系,增强治疗的信心。

(图源网络,侵删)

6、可根据情况告知与孩子密切接触的人

如果老师、亲戚、同学等与孩子经常接触的人,了解了孩子被疾病所困扰的情况,就不会再批评指责孩子,而会对患儿更加包容和理解。这样可以减轻孩子的病耻感和焦虑感,对孩子的康复会有积极作用。

7、如需药物治疗,积极配合医生

如需药物治疗,医生会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方案。家长一定要配合医生,遵医嘱服药,如果患儿出现不适症状,要及时跟医生沟通,切勿突然减药或停药。

精彩回顾抽动症当感冒医?!孩子眨眼睛1年多,清嗓子2年多!这4个治疗误区千万别踩孩子一直抽动的原因,注意这几点了吗?家长知识

什么导致孩子频繁眨眼、皱眉、挤眼......

关于儿科的针对性治疗,约专家?问费用问题等,大家可以点击文章底部阅读阅读原文,在线免费为大家解答!

名医在线

涂雪松特聘专家

涂雪松教授,主任医师,年毕业于第三*医大学医疗系,从医50余年,医院、首都儿科研医院特聘专家,曾任南方医科大学(原第一*医大学)附院主任、中国人民解放*第医院主任,在参加工作的几十年间,先后从事过儿童发育疾病、脑瘫、癫痫、运动神经元疾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等神经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尤其擅长儿童多动症、抽动症、自闭症、遗尿症、语言迟缓、智力低下、性早熟、矮小症、癫痫、脑瘫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发表论文余篇,出版著作10余部,曾多次在英国、美国等国际前沿治疗峰会进行学术交流,临床经验丰富。

刘士东儿科院长

刘士东,医院门诊主任,对各类儿童疑难疾病有独到的见解,毕业于河北北方学院,一直从事儿科医、教、研工作,熟练掌握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在儿童发育行为疾病,内分泌疾病,小儿精神心理疾病方面取得了丰硕的临床及科研成果,尤其擅长儿童多动症、抽动症、自闭症、遗尿症、语言迟缓、智力低下、性早熟、矮小症、癫痫、脑瘫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张海涛儿科院长

张海涛,医院门诊主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会员,中国少儿医师协会理事,国际儿科联合诊疗中心特邀专家,首医院协作平台特邀专家。在儿童发育行为疾病,内分泌疾病,小儿精神心理疾病方面取得了丰硕的临床及科研成果,尤其擅长儿童多动症、抽动症、自闭症、遗尿症、语言迟缓、智力低下、性早熟、矮小症、癫痫、脑瘫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郑华特聘专家

郑华教授,首都医科医院特级专家、教授、主任医师,从事儿科诊疗与研究40余年,各类儿科疾病治疗经验丰富。参加编写《儿童疾病综合管理》、《儿童少年卫生与妇幼保健学》、《儿童保健学》、《发育与行为儿科学》等数10部专著,在国际、国内专业学术刊发论文50余篇,长期致力于儿童发育行为疾病、小儿神经发育疾病、儿童内分泌疾病国际诊疗技术的提升和发展,多次赴美、英、日、韩、德国等国参加儿科疾病高峰论坛和学术交流,并为多所国际知名医学院校聘请为客座教授,在儿科医疗领域享有盛誉。

袁菲菲执业医师

袁菲菲,医院执业医师,对儿童发育行为疾病、内分泌疾病、小儿精神心理疾病颇有研究,擅长儿童多动症、抽动症、自闭症、遗尿症、智力低下、性早熟、矮小症、癫痫、脑瘫等疾病治疗,临床经验丰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抽动症和多动症的关键区别点,你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