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关节撞击综合征概述
人们对肩关节撞击综合征的病理学认识同肩关节不稳定一样,也是由于MRI技术的发展和直接关节镜下观察健康的和病变的肩关节才有了长足的进步。
然而从这些新技术手段中获取的新知识并没有使肩关节撞击征的分类系统得以简化,反倒印证了长久以来许多临床医生的一个猜想:肩关节撞击征不是一个由单一病理过程引发的一种疾病,而是由许多不同的病理过程引发的一个症候群,从增加肩袖撞击的潜在因素表中可以看出这一点。
增加肩袖撞击的潜在因素
结构因素
功能因素
肩锁关节:
先天性畸形
退化性骨刺
非手术关节腔内异物
外科手术后关节腔内的针脚、缝线
肩胛骨:
位置异常
胸椎后凸
肩锁分离
异常运动
斜方肌瘫痪
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
肩胛胸壁关节运动
肩峰:
未融合(双肩峰)
形状不规则(扁或悬垂)
退化性骨刺
骨折不愈合
骨折畸形愈合
正常肱骨头凹陷机制缺失:
肩袖力量薄弱(如肩胛上神经麻痹或C5~C6神经根病变)
肩袖撕裂(部分或完全肥厚)
原发性或创伤后肩袖松弛
肱二头肌长头肩断裂
喙突:
先天性畸形
创伤后位置或形状改变
术后位置或形状改变
肩关节后囊肥厚压迫肱骨:
屈曲时肱骨头上举撞击肩峰
滑囊:
原发性滑囊炎(如类风湿关节炎)
损伤、炎症或注射引起的慢性肥厚
非手术囊内异物
外科手术后关节腔内的针脚、缝线
关节囊松弛
肩袖:
与钙沉积相关的慢性肥厚
部分撕裂引起的增厚
部分或完全撕裂导致的表面肿胀不规则
术后或外伤后瘢痕
_肱骨:
先天性畸形或骨折畸形愈合导致大结节相对或完全突出
肱骨头假体位置异常引起大结节突出
_幸运的是,尽管引起肩关节撞击综合征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所有的肩关节撞击综合征都有一个相似的病理特点,即以喙肱弓为顶,肱骨头和大小结节为底的空间区域的压缩。
肩关节撞击综合征解剖示意图
肩锁关节撞击征,斜冠状位短TEMRI成像比X线平片显示的肩锁关节的愈伤组织和骨赘更明显,它是导致肩关节撞击综合征的常见原因(实现箭头)。不规则的高信号显示病变肌腱增厚(箭头)。
纵向超声显示尖峰下撞击综合征的一系列改变
通过这个空间区域的有肩袖韧带、喙肱韧带、前屈的肱骨、肱二头肌长头腱。
冈上肌肥大。撞击综合征可以在骨性结构正常的情况下存在冈上肌严重肥大,可以看到冈上肌上缘在通过正常的肩锁关节时上缘轮廓的改变(箭头所示)
正常情况下,喙肱弓下方的这些结构的运动由尖峰下和三角肌下滑囊提供润滑作用,但这些滑囊自身的炎症、感染和钙化也可以导致肩关节撞击综合征。
尽管造成肩关节撞击综合征的原因很多,但大多数患者的临床表现都很典型并且很容易通过体格检查就能与其他导致肩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的疾病相鉴别。
但是肩关节撞击综合征通常伴随其他肩部病变,比如肩关节前不稳定、肩袖肌腱炎等,这些伴随症状容易给诊断带来混淆。
横向超声图像显示冈上肌肌腱撕裂
肩关节撞击综合征通常表现为不明原因的肩膀疼痛,在做举过头顶的动作或肩关节过劳后疼痛加重。
从事这些职业的人因为经常要做过顶的动作更容易发展成为肩关节撞击综合征,比如:果农、木匠、画家、粉刷匠等等。游泳,进行投掷类运动和打网球等也会增加患病率。
如果导致肩关节撞击综合征的病因持续存在的话,最初的定位不清的疼痛将可能固定在肩关节的前外侧部,睡觉时不能向患侧侧躺通常是这类患者的主诉。
该病导致的疼痛通常在夜间加重,患者也会渐渐发觉自己不能做一些简单的过顶动作比如收拾餐具或换灯泡。
进行体格检查的时候,肩部前外侧触诊可能引发尖锐的疼痛,当患者主动上举上肢60°以上的时候可能会听到骨摩擦音或恐惧感。
对慢性患者,肩部检查可能会发现肩袖肌肉萎缩,最常见的是冈上肌和冈下肌。
肩关节撞击综合征中的冈上肌和冈下肌肌肉萎缩
患肢可能会有相当明显的上举活动受限,患者上举上肢的时候可能会感觉到肩关节向下的拖拽感。肌力测试可能显示肩袖肌肉肌力降低,特别是冈上肌。
肩关节撞击综合征的肌力测试
有关肩关节撞击综合征的特殊体格检查包括Neer和Hawkins试验。
肩关节撞击综合征的Neer试验
肩关节撞击综合征的Hawkins试验
前边已经提到过,因为盂肱关节前不稳定是发展成为肩关节撞击综合征的最常见原因,一些特殊的体格检查包括前抽屉试验、恐惧试验以及复位试验对一个肩关节撞击综合征的患者都应该进行。
肩部轴位X线平片通常显示肩峰下部明显的骨赘形成。
肩关节撞击综合征X线平片典型异常:一个大的骨性突起(箭头所示)和肩锁关节以及肱骨头下方的骨质增生
如果患者的临床表现和体格检查结果符合肩关节撞击综合征,那么下一步就要获得关于肩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的影响学资料,包括MRI、超声等检查。
尤其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