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中对呼吸科危重症患者采取高脂肪低糖类肠内营养,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呼吸科收治的危重症患者例,排除合并病*性肺炎、艾滋病、脑血管病、先天性贫血、营养不良、凝血功能障碍者。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观察组中,男性为46例,女性为34例;年龄为30~70岁,平均(53.8±11.2)岁。对照组中,男性45例,女性35例;年龄为30~72岁,平均(53.1±10.8)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我院接受相同治疗方案,给予等氮等热量营养支持。两组患者肠内营养取鼻饲管方式持续重力输注,适应期为肠内营养开始1~2d,输注剂量在~mL/d。期间观察患者有无异常反应,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调整输入量至输入量维持在~mL/d。
对照组患者肠内营养取常规静脉营养支持方案。每天提供的热量中,非蛋白质83.15~.8KJ,氮量维持在0.16g/kg。取葡萄糖+20%脂肪乳作为每日提供的非蛋白热量,脂肪与葡萄糖比例因在0.2:0.8。肠内营养由30%脂肪、15%蛋白质及55%碳水化合物组成,期间注意给予患者维生素,并提供电解质溶液。
观察组患者肠内营养取高脂肪低糖类营养。所选营养液由35%脂肪、15%蛋白质及50%碳水化合物组成。每天所提供热量中,非蛋白质在83.15~.8KJ,氮量维持在0.16g/kg。取葡萄糖+20%脂肪乳作为每日提供的非蛋白热量,脂肪与葡萄糖比例因在0.5:0.5。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
1.3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前及营养支持2周后血生化各指标水平。血生化各指标采取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包括血红蛋白(Hb)、血清蛋白(ALB)、血清总蛋白(TP)及氮平衡(NB)。
(2)比较两组患者营养状况各指标,包括体质量、肱三头肌皮皱厚度、上臂肌围。
(3)比较两组患者营养前、后的呼吸功能。通过美能肺功能检测仪检测患者每分钟通气量(VE)、二氧化碳生成量(VCO2)及氧耗量(VO2)。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x2检验,血生化各指标等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营养前、后血生化各指标水平比较
营养后,两组血生化各指标水平较营养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表1)。
2.2两组患者营养前、后营养状况各指标水平比较
营养后,观察组体质量、肱三头肌皮皱厚度及上臂肌围明显优于营养前及对照组(P0.05,表2)。
2.3两组患者营养前、后呼吸功能比较
营养后,观察组患者的VE、VO2及VCO2明显优于营养前及对照组(P0.05,表3)。
3、讨论
肠内营养是目前临床为危重患者提供营养的主要方法。研究表明,肠内营养制剂在为危重患者提供营养支持、补充身体所需营养物质之外,也能改善患者肠黏膜的屏障功能。对呼吸科危重患者来说,患者多为老年人,机体处于呼吸负荷重、反复感染等高代谢状态;长期治疗无法摄入充足的热量及蛋白质,极易诱发营养不良。造成患者呼吸功能受损、胃肠功能障碍、营养不良等情况,患者免疫功能降低,会影响患者疾病治疗及预后,也会进一步加重患者各器官功能的损害。
呼吸科危重患者普遍存在营养不良、呼吸功能减弱等情况,身体质量降低,此时对患者采取必要的营养支持十分重要。本研究结果显示,营养后,两组血生化各指标水平较营养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营养后,观察组体质量、肱三头肌皮皱厚度及上臂肌围明显优于营养前及对照组(P0.05);营养后,观察组患者的VE、VO2及VCO2明显优于营养前及对照组(P0.05)。通过对两组不同肠内营养支持的比较发现,与常规传统营养支持相比,高脂肪低糖类肠内营养在提供患者所需营养支持后,能更为明显地改善患者体质量,纠正患者营养不良状况,并对患者呼吸功能的恢复也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本研究结果肯定了高脂肪低糖类肠内营养对呼吸科危重患者影响,具有积极性与有效性。
笔者在分析高脂肪低糖类肠内营养对呼吸科危重患者的影响因素中了解到,呼吸科危重患者既往营养支持可能只是补充充足的能量与蛋白质,但在营养支持中会忽视糖和脂肪的比例。一般来说,碳水化合物过多会产生大量CO2,体内大量O2被消耗,致患者呼吸功能及肺部通气功能负荷增加;同时糖类过多,可能会刺激胰岛素释放,会进入骨骼肌和肝脏,诱发低磷血症,进而加重患者呼吸功能衰竭症状。有研究报道,为了减轻患者通气功能负荷,改善患者呼吸功能,适当的高脂营养支持具有满意的临床效果。适当控制糖类营养问题,抑制体内胰岛素不断释放,亦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在对患者予以肠内营养支持时,注意适当抬高患者床头30~45℃,避免误吸、反流;必要时可采取少量多次的方法,以此减少患者肠内营养时不良反应的发生。
综上所述,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接受高脂肪低糖类肠内营养,可使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呼吸功能明显改善,临床可进一步对此进行研究,以肯定其作用。
原作者:折艳涛,王小艳
原作者单位: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