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骨不全症(osteogenesisimperfect,OI),又称脆骨病、先天性发育不全、瓷娃娃、原发性骨脆症、骨膜发育不良。患儿易发骨折,轻微的碰撞,也会造成严重的骨折,是一种罕见遗传性骨疾病,发病率约10万分之3,发病男女的比例大约相同。OI最主要的致病基因是Ⅰ型胶原蛋白编码基因COL1A1和COL1A2。随着对该病分子机制的认识,目前发现了多个其他的导致OI的基因(类成骨不全,syndromesresemblingOI,SROI)。OI可分为8种类型,其中1~4型的致病基因已经发现,这些致病基因包含Ⅰ型胶原蛋白基因和非胶原蛋白基因。
成骨不全症X光表现
一.Ⅰ型成骨不全(osteogenesisimperfecttype1):约占全部病例的百分之60。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是四种亚型中表现最轻的。Ⅰ型成骨不全,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其致病基因位于17q21.33的COL1A1基因,COL1A1有51个外显子,编码个氨基酸。Ⅰ型OI主要由COL1A1基因无功能突变所致,导致Ⅰ型胶原蛋白量减少,但存在的胶原蛋白组成和结构是正常的。
二.II型成骨不全(osteogenesisimperfecttype2):大部分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少部分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表型严重,通产围产期死亡。致死型OI的突变基因有编码Ⅰ型胶原蛋白的COL1A1和COL1A2。COL1A2基因位于7q22.1,有52个外显子,编码个氨基酸。II型OI突变类型多为甘氨酸错义突变,影响三螺旋结构从而影响蛋白稳定性;除以上突变类型外,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致死型OI还可以由于编码胶原脯氨酸3‘羟基化酶复合物组分的基因CRTAP、LEPRE1、PPIB基因突变所致,这些基因的产物共同构成胶原脯氨酸3‘羟基化酶复合物,该复合物对Ⅰ、Ⅱ和Ⅴ型胶原进行翻译后修饰。这些基因突变导致胶原蛋白不能正确修饰而不能发挥功能。
三.III型成骨不全(osteogenesisimperfecttype3):常染色体隐性或者显性。病情表型差异较大。致Ⅲ型OI的致病基因包括COL1A1,COL1A2,CRTAP,LEPRE1,PPIB,FKBP10和SERPINH1。FKBP10基因位于17号染色体上,编码内质网蛋白,该蛋白调控Ⅰ型前胶原蛋白折叠和分泌;SERPINH1基因编码胶原结合蛋白,该基因突变导致Ⅰ型前胶原加工和分泌异常。
四.Ⅳ型成骨不全(osteogenesisimperfecttype4):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巩膜和听力正常,仅表现为骨质脆弱。Ⅳ型成骨不全已发现的突变基因包括COL1A1,COL1A2,CRTAP,FKBP10和SP7,其中SP7基因编码骨细胞分化转录因子,该基因突变导致分骨细胞分化异常。
成骨不全出生后治疗:由于成骨不全症是一种先天遗传性疾病,因此主要应对患儿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避免造成骨折的伤害。同时要注意防止长期卧床的并发症,佩戴支具以保护并预防肢体弯曲畸形。药物治疗包括二膦酸盐、雌激素、降钙素、维生素D3,但疗效不肯定。干细胞治疗,基因治疗方法有待进一步研究和鉴定,短时间内还不能应用于临床。
已生育成骨不全症患儿或者有家族遗传史的夫妇在再生育的时候最好要进行预防性检查和治疗,包括三步:一级预防,在孕前进行婚育指导及遗传咨询,进行基因诊断,同时可利用植入前胚胎遗传学检测技术(第三代试管婴儿技术)助孕;二级预防,进行产前筛查,预防出生缺陷;三级预防,在新生儿出生后,分子诊断技术筛查新生儿成骨不全症,对成骨不全症患者进行早期的干预和治疗。
本中心单基因病三代试管助孕成功案例分享
年2月甘肃省首例阻断“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MD)”三代试管宝宝诞生;
年4月国际首例阻断“隐性遗传帕金森病”三代试管宝宝诞生;
年5月甘肃省首例阻断“隐性遗传白化病”三代试管宝宝诞生;
年8月我院首例阻断“苯丙酮尿症”三代试管宝宝诞生;年12月我院首例阻断“齐薇格综合征”三代试管家庭成功受孕,目前孕期平稳;
年1月我院首例阻断“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21羟化酶缺乏)”三代试管家庭成功受孕,目前孕期平稳;
年1月我院首例阻断“X连锁显性腓骨肌萎缩病I型”三代试管家庭成功受孕,目前孕期平稳;
年2月我院首例阻断“隐性遗传线粒体三功能蛋白缺乏”三代试管家庭成功受孕,目前孕期平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