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别!国医大师李济仁逝世
生平
中国共产**员、首届国医大师、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届学部委员、皖南医学院终身教授、博士后合作导师李济仁,于年3月11日零点十分在皖南医院安详逝世,享年91岁。李济仁,安徽歙县人,年至年师从新安名医张根桂、汪润身学习,年调入安徽中医学院,任《内经》教研室主任,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并参与筹建医院(医院),年调任安徽医科大学内科医疗组组长;年调任皖南医学院中医教研室主任,年被评为安徽省名老中医,年当选首届“国医大师”,年当选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时间就像白驹过隙,逝者不可追,我们应珍惜前人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相信在知识里,李老永存。
典
李老带领我们在中医学古代典籍中学习新知。
国医李济仁先生曾说:
在使用理虚解表方剂方面,景岳注意虚人外感,在虚实辨证上要以脉为主,脉证相乖要从虚论治,阳虚伤寒者,气虚于中,其脉必见微弱无力或两寸短小;阴虚伤寒者,血虚于里,其脉必见浮不实或两尺无根。在治则上,要分清虚之轻重、表里、间甚,间者并行,甚者独行;在治疗上要求汗于血,补阴最能发汗。在论气证治血时,《阴阳应象大论》说:“阳病治阴,阴病治阳。”《血证论》说:“人之一身,不外阴阳,而阴阳二字,即是水火,水火二字,即是气血。”故中气不足之小建中,补气与和营并驱,气郁之四逆散,调肝与营血两顾,肾气虚之八味丸,求阳于阴血之上。在学习中医四大经典时,介绍《素问吴注》补阔文、指衍文、移串文、辨漏文、改误解,如《三部九候论》:“手指及手外踝上,五指留针。”吴注解读为“若气实者当何如?宜于手指之端及手外踝上刺之,以泄其气,不必出血,但于五指之端,久留其针,则气从针泄,实者平矣。”指出这是上部气实之刺法,与前血实刺法相对而言。在养生方面,《内经》强调良好的精神状态有利于机体的健康,反之则成疾病产生的原因,故当保持一个恬淡稳定的精神状态。治
李老生平普济众生,并把他的经验分享,是一位仁医。
国医李济仁先生曾说:
淋为小便淋沥涩痛,因其症状不同,故有气淋、血淋、劳淋、石淋、膏淋之分。西医的乳糜尿或血尿,同中医的淋浊症候相似。基本处方有苦参30克、熟地25克、乌药15克、益智仁15克等。但临床上还必须结合辨证,随症加减。如见尿混如膏,溺时涩痛,此为膏淋,当在原方上加石苇等利水通淋。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为中医“痞证”范畴,《内经》中有“独取阳明”之说,临床上患者肾亏则足跟痛、耳鸣、尿多,肝血不足则面色少华而晦暗,精血失养则四肢肌肉痔软等。以右归丸方化裁,其中补骨脂、桑寄生、熟地、巴戟天等补肾填精,强筋续骨,千年健、五加皮、鸡血藤等益肝肾、壮筋骨、舒筋活络,当归补血和血,*精、太子参健脾益气,濡养肌肉,淮牛膝补益肝肾,又引诸药直达病所。
在妇科女子闭经患者,《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七岁,肾气盛;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女子之月经正常与否与冲任关系密切。在临床上用五子衍宗丸辩证加减,由菟丝子、枸杞子、五味子、覆盆子、车前子等药物组成。男性无精子患者临床并不鲜见,此证多属肾亏范畴,尤以肾阳虚者为多。临床上用“三仙种子汤”益肾生精,其中三仙的淫羊藿、仙茅为补肾阳、助命火、益精气之要药,配以威灵仙宣经通络,三者合作,促使精子生长。
李老解读《内经》理论与诊治方法,传承古代医家的见解,融会新安医学学术思想,在临床治疗实践中,建新说、立新法、研新方,古法今用,为推动中医药的发展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参考文献:
1.李济仁,仝小林.略述景岳理虚解表之特色.安徽中医学院学报(03):1-2.
2.李济仁仝小林.论气证治血.浙江中医学院学报(01):4-6.
3.李济仁童小林胡剑北.吴昆和《素问吴注》.安徽中医学院学报(03):22-24.
4.李济仁,朱长刚,李彝生.《内经》养生学说与心理卫生浅论.皖南医学院学报(01):38-39.
5.李济仁.以苦参为主治疗乳糜尿的体会.江苏医药(中医分册)(03):24-25.
6.李济仁.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1例治验.中医杂志(12):32-33.
7.李济仁,李梢,李艳.冠心病诊治经验.中医杂志(08):-.
8.李济仁.妇科、男科诊治经验.中国民间疗法,19(08):1.
图文源于网络
排版|李星捷
审核|聂多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