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体态与健康息息相关,3-6岁正是孩子身体发育最迅速的时期,不良的站姿、坐姿,可能会导致弯腰驼背、脊椎歪斜等状况。在一项针对北上广深等城市青少年的脊柱侧弯抽样调查中发现,其中脊柱形态异常在80%左右。因此从小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体态姿势,不仅能让孩子形体优美,而且还有利于孩子健康,特别是内脏器官的健康发育。如何让孩子“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今天小编就和大家聊一聊这个话题,一起来看看吧!
哪些是不良体态?
在小知识开始前,家长们不妨做个小测试,下面哪些姿势是正确的呢?点击图片选择你的答案吧!
站
坐
走
不良体态对孩子有哪些影响?
从前面小测试中的几种情况可以看出,常见的错误体态多是由生活中的一些不良小习惯引起的。不良体态对孩子有哪些影响呢?
影响气质和形象
从生活经验来看,不良体态会让孩子显得很不精神、不自信,整个人松松垮垮,影响孩子的姿态美观。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不良体态可能还会让孩子产生心理上的压力,产生自卑感。
影响发育和健康
长期不良的体态习惯不仅会体现在外观上,对身体健康也会产生一系列影响。比如不良站姿不及时干预,可能会影响骨骼发育,形成O型腿和X型腿。
长时间驼背会对颈椎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坐立和行走姿势不正确,会导致脊柱侧弯压迫周围神经,引起更严重的疾病等等。
如何帮助孩子养成良好体态?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建议:3-4岁在提醒下能自然坐直、站直;4-5岁在提醒下能保持正确的站、坐和行走姿势;5-6岁需要做到经常保持正确的站、坐和行走姿势。生活中,家长如何改善孩子的体态状况呢?
No.1
多运动多锻炼
良好的体态,需要身体肌肉达到平衡,所以要保证孩子每天足够的运动量,户外活动时间一般要不少于2小时,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多运动让孩子的骨骼和肌肉得到充分锻炼,有力量的肌肉才能更好地保护骨骼,比如背部肌肉发展良好,就能成为脊柱的“保护伞”,让脊柱有支撑,身体自然就挺拔起来。
孩子们在幼儿园常做的体操就是很好的选择,一般来说,幼儿园体操大都含走、跑、跳、平衡、踢腿、弯腰等基本动作,家长可以借鉴到平时的游戏中,选择符合孩子特点的动作开展体育运动。在运动选择方面还要注意的是,应多让孩子进行均衡发力的项目,比如游泳、足球、篮球、攀爬等互动性强、对称性强的运动项目。如果是进行单侧运动,家长要注意非运动侧的锻炼,让两侧均衡发力,避免出现脊柱侧弯的情况。
No.2
提醒孩子保持正确姿势
日常生活中家长应多观察、多督促,发现孩子有不良坐、站、走等姿势时,及时提醒。如果发现有八字脚、罗圈腿、驼背等骨骼发育异常的情况,应及时就医矫治。
此外,要注意给孩子提供的桌、椅和床等是否合适。椅子的高度以孩子写画时双脚能自然着地、大腿基本保持水平状为宜;桌子的高度以写画时身体能坐直,不驼背、不耸肩为宜;床不宜过软,让孩子身体的各个部位都能得到有效地支撑,不仅有利于脊柱发展,还能提高睡眠质量。
No.3
在游戏中学习正确的体态
通过讲故事、角色扮演、看绘本、科普图片等,让孩子知道什么样的体态是正确的,以及长期不良的体态对身体会有什么影响。比如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模仿故事中人物走路的姿势,一个昂首挺胸一个弯腰驼背……和孩子一起讨论,哪些姿势是正确的,平时应该怎么做,最后引导孩子一起总结出的正确结果。
No.4
注意鼓励和榜样作用
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家长要以身作则,生活中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出现不良体态,比如“葛优躺”跷二郎腿等,以免孩子模仿学习。其次,当孩子在提醒下改正不良体态时,家长要及时鼓励:“你今天走路时背挺得真直,太棒啦!”强化孩子的好习惯。
No.5
提供均衡营养
为孩子提供营养丰富、健康的饮食也非常重要。家长可以参照《中国孕期、哺乳期妇女和0~6岁儿童膳食指南》,准备谷物、蔬菜、水果、肉、奶、蛋、豆制品等多样化的食物,均衡搭配,为孩子骨骼发展提供足够营养。
不良体态预防大于矫正,因此家长平时生活中需要多观察孩子的坐立行走,发现问题及时提醒纠正,不让“小毛病”变成“大麻烦”!
举手之劳星标本号,实用干货再不错过
天长情陪伴,助您科学育儿!
—END—
责编:七月
主编:吉页
指导:听
声明:
内容来源于《浅谈如何纠正幼儿不良的体态》原载于教育文摘周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司“全国青少年科学健身指导普及”活动。任何组织、机构及个人不得擅自进行转载、摘抄/摘录、改编/二次改写。
封面及文内图片来源于网络。
联系我们:kexueyuer
outl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