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营养不良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17岁的儿子随时可能会ldquo走
TUhjnbcbe - 2021/3/10 20:15:00
白癜风用什么药最管用 http://pf.39.net/bdfyy/bdfrczy/150920/4698984.html


  几天前,袁建良把儿子背到嵊州市行*服务中心,给刚满17周岁的儿子办理了身份证。他说,儿子的时日不多了,办出身份证,给他在人间留个纪念,更为了方便捐献器官。

袁建良夫妻俩带着孩子外出郊游(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42岁的袁建良是嵊州人,儿子袁海涛6岁时患上了“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这是一种罕见病,资料称其发病率为三十万分之一,患者肌肉不断萎缩,直至死亡,由于目前尚无有效药物,患者寿命一般只有18岁左右。为给儿子治病,多年来,袁建良遍访名医,带着儿子辗转杭州、上海、北京及长沙、郑州等地,然而儿子的生命还是一天天黯淡下去,6岁时走路出现“鸭步”,12岁时失去行走能力,今年开始只能卧床了。


  袁建良说,儿子可能随时会“走”,给儿子办身份证的事不能再拖了。


  要给袁海涛办身份证并不简单。证件照需要正面清晰照,但袁海涛只能在椅子上维持坐姿10多秒钟,而且抬不起头来。拍照时,袁建良只能蹲在儿子的身后,一手抱着儿子的腰,一手扶着儿子的头,还要小心翼翼地不让自己的手露出来。拍了几次终于成功,大冬天里,袁建良已累得满头大汗。


  身份证拿到手,袁建良松了口气——来这世上一遭,不能让儿子身份都没有留下。而且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也需要儿子的身份证——他已和儿子达成协议,万一哪天不行了,器官要捐给有用的人。“有了身份证,很多手续办起来会更方便。”他说。


  袁建良在嵊州领带城开门市部。为了照顾儿子,他白天出门时一直把儿子带在身边,“汽车副驾驶座放倒就成了儿子的床。”晚上和妻子轮流睡在儿子的床边,一个晚上给儿子翻身不下20次,“闭着眼睛就能把儿子翻得舒舒服服。”他辛酸地一笑。


  多年带儿子求医的经历,让袁建良成了半个“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专家,也让他成了一名撒播大爱的公益人士。他是上海“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家友会的核心会员,也是杭州“筑梦天使”的监事,他联络各地的“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病友家庭,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帮助他们正确面对疾病,鼓起生活的勇气。他和妻子还在嵊州创立了七彩阳光志愿服务队,现有队员多人。


  去年,袁建良来到嵊州市红十字会,登记成为器官捐献志愿者。回家后,他又跟儿子商量,“万一哪天不行了,你的眼睛捐献给别人好不好?”儿子同意了。关于死亡,一家人已讨论过很多次。袁建良说,真到儿子走的那一天,他肯定也接受不了,“但生命都终结了,有用的器官留给别人,有什么关系呢?”


  新闻纵深
  

家有“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患儿

一个父亲的11年,是怎样走过来的?


  看着活泼可爱的儿子仿佛中了邪魔一般,一天天萎缩,失去生命力,直至卧床,作为父亲会有怎样的绝望?袁建良就是这样走过来的,“不想活了,就想一家人一起死掉算了。”


  但现在的袁建良是嵊州市有名的公益达人,不但自己走出了阴霾,变得开朗乐观,而且把爱和温暖传递给了更多的人。“压力依然在那里,但看待问题的态度,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一样了。”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变化,他是这样看的。


  一个父亲的11年,变化是如何发生的?


  自卑
  


  袁海涛是袁建良夫妻俩的第一个孩子(多年后,妻子意外怀孕,又生下了女儿),相貌清秀,人见人爱。但6岁那年,他上楼梯开始摔倒,走路像鸭子,俗称“鸭步”。再后来,他摔倒的次数越来越频繁,而且摔倒后就爬不起来了,必须有人搀扶。好几次回家,袁建良发现儿子的裤子尿湿了,问他,儿子说是上课想上厕所,但不敢去,怕摔倒了没有人扶。


  行动不便,还有不懂事的同学嘲笑,小学三年级时,儿子说不想上学了。袁建良心如刀割,但只能同意了。


  上班时,袁建良总把儿子背在身上,嵊州领带城的同行们看到了都说他把孩子惯坏了,袁建良一声不吭,“孩子是这个样子,觉得很自卑,不想让人知道,也不愿见人。”


  绝望
  


  夫妻俩背着儿子四处求医,上海去了几十趟都不止。几乎所有的医生见面第一句话都是这样:“这病全世界都没办法,回家吧,能吃吃,能喝喝。”这个普通家庭的一点积蓄早已被耗光,经济上的压力,精神上的绝望,让夫妻俩处于崩溃的边缘。有一次,一个骗子把他们骗到一家小诊所,元一帖的中药,妻子信了,坚持要*一把,袁建良不肯,夫妻俩为此大吵了一架。


  在“重症肌营养不良”患儿家庭,因为不堪重负,夫妻离婚的情况很多。袁建良说,离婚的话他们也说过很多次,但夫妻俩往往在抱头痛哭后,一句“都不容易”又让他们抱着儿子回了家。


  袁建良从未放弃治愈儿子的希望,他曾在图书馆一泡数月,想弄懂“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的奥秘。有一年,上海举行全国第一届“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论坛,他特意赶去旁听,笔记记满了本子。但12岁那年,儿子还是瘫痪了,彻底失去了行走能力,这意味着儿子需要有人全天候护理。“很绝望,觉得成了社会的累赘,就想一家人一起死掉算了。”


  重生
  


  最黑暗的时候,也是最接近光明的时候。年是袁建良人生的转折点。从上海的“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论坛回来后,袁建良“彻底了解了这个病”,回到嵊州,他第一件事就是寻找相同的患儿,一开始找到了2个,后来一共找到了20多个。他加入了“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家友会,联络浙江的、全国的病友家庭,以过来人的经验给他们指导和安慰。


  “是公益给了我力量,否则整天窝在家里,越想越悲观。”袁建良说,儿子生病后,很多陌生人给了他们帮助,“让我感受到,我不是行驶在大海上的独木舟,身边还有很多灯塔照着我。”他接受了爱,又把更多的爱传递出去。


  他开始接受了儿子生病的事实,给他买了轮椅。从此,一边期待着新药的面世,一边增加儿子生命的“宽度”,提高他的生活质量。


  每到一个城市求医,他都要推着轮椅,把儿子带到当地最大的动物园。因为儿子喜欢动物,他想让儿子在有限的生命里看到更多的美好。做公益后,他每天开开心心的,不把坏情绪带回家,让儿子尽可能拥有幸福的感觉。


  生活依然艰难,甚至更加艰难——儿子的病已到晚期,床上躺一会儿就酸痛,每天睡觉还要戴呼吸机。夫妻俩白天出门要把儿子随身带着,出一趟门准备工作至少需要20分钟。晚上要守在旁边,儿子随时会叫,一晚上要给他翻身不下20次,他已经练就了闭着眼睛给儿子翻身的本事。“有个妈妈说,晚上孩子一叫,她闭着眼睛用脚踢一下就能给孩子翻身。”袁建良自嘲地一笑。


  “我不伟大,每个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家庭都是这样。”袁建良说,困难来了只能面对,都习惯了。

来源:绍兴晚报

作者:首席记者 钟宏娇

编审:Soso

绍兴晚报∣一个值得
  绍兴晚报新媒

-(工作时间)
1
查看完整版本: 17岁的儿子随时可能会ldquo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