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胆固醇血症:潜伏的健康杀手
透视高胆固醇血症
大量流行病学和临床循证医学研究均证实,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其中,血清总胆固醇(英文缩写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英文缩写LDL-C)增高是最主要的罪魁祸首。而同为胆固醇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则被视为好的胆固醇,因为这种胆固醇的升高,具有预防冠心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那么,怎样才算是高胆固醇血症呢?表1可予以说明。必须指出,不同情况下,所谓血脂异常的涵义是不同的。根据年中华医学会血脂异常防治的建议,按患者有无动脉粥样硬化,有无其他危险因子存在,提出血脂异常开始治疗标准及达到治疗目标(达标)的建议,详见右页表2。令人遗憾的是,高胆固醇血症本身多无明显自觉症状,这样不少人对血脂异常“视而不见”,直到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动脉硬化才意识到事态严重,则往往悔之晚矣。需要提醒的是,除极少数遗传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外,绝大多数高胆固醇血症是不良生活习惯造成的!为此,笔者呼吁在生活水平改善的同时,更应注意合理饮食、减肥和加强体育锻炼,把过高的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下来。表1:高胆固醇血症诊断标准高胆固醇血症:心脑血管病的温床没有高胆固醇血症就没有动脉粥样硬化,就没有冠心病,这样形容胆固醇在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毫不过分,可以形象地说,高胆固醇血症是心血管病的温床。病因多种多样产生高胆固醇血症的病因较多,广义上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是由于脂质和脂蛋白先天性缺陷,以及某些环境因素(包括饮食、营养和某些药物)通过未知机理而引起的,继发性高胆固醇血症可见于以下情况。饮食胆固醇高:胆固醇摄入量每日从毫克增加到毫克,可以升高血胆固醇0.13毫摩/升。疾病及药物:常见的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低下、肝病、慢性肾衰和肾病综合征等均可引起血脂异常,还有一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利尿剂等也可导致药源性血脂异常。饮食饱和脂肪酸高:一般认为饱和脂肪酸摄入量占总热量的14%,可致血胆固醇升高0.52毫摩/升。体重增加和肥胖:肥胖使低密度脂蛋白及胆固醇合成增加。年龄效应:年龄增长可使血浆胆固醇增加。绝经:在45~50岁绝经前,女性胆固醇低于男性,随后则会高于男性,这种绝经后胆固醇水平升高可能是由于体内雌激素减少所致。其他因素:包括个体对胆固醇的吸收率、合成率,低密度脂蛋白清除功能低下,低密度脂蛋白输出增加等。病害步步为营高胆固醇出现以后,可以产生多种危害,而且这种危害是不易被人察觉的,逐渐加重,其结果是不可逆的。对人们健康危害较大的是动脉粥样硬化,尔后导致一系列连锁反应:血管损害、血管狭窄致心绞痛及血管闭塞导致心肌梗死。动脉粥样硬化包含两个内涵,即粥瘤和硬化。动脉粥样硬化的特点是,受累动脉内膜先后有多种病变合并存在,包括局部有胆固醇积聚,在动脉内膜积聚的脂质外观呈*色粥样,因此称为动脉粥样硬化,这就是典型的高胆固醇血症在血管壁上形成了温床。其后可导致如下危害:第一步,损害动脉血管壁。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以前,常有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剥脱,内膜通透性增加。在这种情况下,血循环中的脂质成分向内皮下入侵。随着脂质入侵增多,呈*白色粥样物质沉积于血管壁,从而影响血液循环。第二步,脆性动脉粥样斑块产生。在动脉粥样斑硬化发展过程中,随着脂质的蓄积,粥样斑块发展成成熟的粥瘤。这种斑块表面有一层瓷白色的纤维帽,但质地脆,极易破裂。第三步,破裂性斑块和血栓形成。上述的脆性斑块形状极不稳定,为血栓形成埋下伏笔。斑块表面表浅的内膜损伤或由于斑块破裂,致血栓形成物质暴露,从而导致血栓形成,临床引起血管狭窄,重者引起血管完全闭塞。第四步,血管闭塞引起卒中及心肌梗死。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基础上并发管腔内血栓形成,使血管腔迅速发生完全闭塞,冠状动脉闭塞将导致人们常说的急性心肌梗死,颈动脉及颅内动脉闭塞则导致缺血性脑卒中。这是高胆固醇血症导致的最终结果。总而言之,高胆固醇血症是产生心血管病的温床,是产生一系列恶性事件的罪魁祸首,切不可忽视。表2:血脂异常患者的开始治疗标准值及治疗目标值堵住高胆固醇血症的源头近20~30年来,我国居民疾病谱发生深刻变化,心血管疾病已跃升为第一位致死致残因素。而包括心肌梗死在内的冠心病的急剧攀升和年轻化趋势,成为疾病的显著特征。与经济发展相伴随的高胆固醇血症流行是导致我国冠心病流行最重要危险因素。我国流行形势严峻20世纪80年代及以前调查资料一致表明,我国人群平均胆固醇水平较低。然而,80年代以后,我国人群胆固醇水平持续增加。研究明确显示我国人群血脂平均水平和血脂异常患病率普遍快速上升,经济发达地区尤为明显。资料表明,我国已进入高胆固醇血症流行时期。与人群胆固醇水平增加相平行的是冠心病发生快速增加,从而使中国面临心脑血管疾病的第二次浪潮:中风的发生率居高不下,心肌梗死的发生率迅速上升!防治现状不容乐观与高胆固醇血症日益流行形势相反的是,我国血脂异常的防治现状令人堪忧。尽管早在年我国即制订了“血脂异常防治建议”,但是时至今日,广大民众或患者的血脂异常知晓率、服药率和达标率仍然很低。我国医务人员对高胆固醇血症防治认知如何?4年,借中国胆固醇教育计划开展之际,我们对北京、上海、广州等全国20个大城市余名各级医师血脂异常规范化治疗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12.9%的医师不了解冠心病LDL-C目标值,43.3%的医师不了解血脂筛查对象,32.4%的医师不清楚调脂治疗的首要目标,20.5%的医师认为血脂达标后即可减量或停药。可以看出,我国医师血脂异常防治观念与治疗指南之间存在很大差距!由于此次调查主要医院,重点针对心内科医生,因此,调查结果代表了我国发达地区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心内科医生的认知现状。那么,对于广大中小城镇以及其他相关内科医师来说,情况更不容乐观。推动胆固醇教育计划堵住疾病源头鉴于我国胆固醇和冠心病防治的严峻形势,为提高广大临床一线医生和公众对血脂的认识,搞好我国高胆固醇和冠心病的防治,我在3年组织申请了中国胆固醇教育计划(CCEP)--冠心病血脂干预技术推广项目,并最终入选作为卫生部推广普及对重大常见疾病防治有重要意义的成熟性适宜技术的十年百项项目之一。为了推动项目的顺利开展,4年1月31日和4月20日,在北京分别召开项目研讨会和启动会。成立了包括近20位全国著名血脂学和心血管病学专家在内的项目专家指导委员会,聘请项目顾问和20余位授课专家,并且进行了医师培训。到现在为止,已在全国20个大中城市,先后举办27场学术报告,培训各级医师0余名。调整生活方式防治高胆固醇血症血脂异常起病隐匿,缺乏临床症状,体征也很少,发展缓慢,不易为人觉察。临床上以原发血脂异常多见。美国胆固醇教育计划(NCEP)成人治疗专家组(ATP)建议,对于所有20岁以上成年人,应每5年进行一次空腹血脂谱检查。年制订的我国血脂异常防治建议则将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后的女性列入考虑血脂检查的对象,这也是我们需要走出的第一步。具体讲,高胆固醇血症的防治分两部分:调整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其中,生活方式的调整是治疗的基础,也是预防的措施,现介绍如下:1.合理饮食。关键是总量控制,具体见表3。2.减轻体重。体重增加可引起血脂异常。腹型肥胖对脂质影响更大。减轻体重可改善血脂异常。控制体重目标为:BMI18.5~23.9千克/平方米(BMI为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男性腰围小于或等于85厘米,女性小于或等于80厘米。3.运动。持之以恒的运动可改善血脂。运动的形式多样,根据年龄和身体状况加以选择。可参考左页表4:不稳定冠心病患者如出现心绞痛频繁发作或休息时亦有疼痛、难以控制的明显的心律失常、合并有严重的高血压病等,不适宜进行体育锻炼。4.戒烟限酒。戒烟后,血脂异常可恢复至正常。有资料显示,小到中量饮酒可升高HDL-C,考虑到酒精对消化和神经系统等的不良影响,以及带来的社会性问题,不主张以饮酒来调脂或预防冠心病。在目前严峻形势下,防治高胆固醇血症刻不容缓。我希望通过中国胆固醇教育计划实施,能够首先使我国广大医师充分认识胆固醇,并期望通过民众教育和广大医师对患者教育使大众认识胆固醇和重视胆固醇,科学地防治血脂异常,积极应对中国心血管病的第二次浪潮。表3:高胆固醇血症膳食疗法食物选择膳食疗法肉、鱼、禽类共小于3两(克)/日,其中,鱼每周不少于2次奶制品无脂或1%的低脂牛奶及其制品,至少半斤(克)/日蛋类不超过2个/每周水果中等大小1~2个/日蔬菜8两(克)~1斤(克)/日谷物、大米和干豆4~6两(~克)/日选择全麦、豆类食物,少吃精制食品、油炸食品和糕点,可偶尔吃低脂甜食或水果等必要时:2-3克植物胆固醇/日(摘自《中国胆固醇教育计划》高胆固醇血症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部分。)表4:运动指导指标内容目标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运动种类有氧运动、伸展运动、增强肌肉的运动有氧体力活动运动时体内代谢有充足的氧供应,如散步、游泳、慢跑、体操等运动过程5分钟热身、20分钟运动、5分钟恢复运动强度安全最高心率:-年龄,谈话试验(摘自《中国胆固醇教育计划》高胆固醇血症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部分。)高胆固醇血症的药物治疗血脂异常是可以控制的。血脂异常治疗包括控制饮食、药物治疗、运动和一些特殊治疗。对大部分血脂异常的人,主要应采取前几种方法,现着重介绍高胆固醇血症的药物治疗。治疗时机当经过改善生活方式仍不能达到治疗目标时,在此基础上应加用降脂药物。不同成分的血脂升高,选择的药物不同,不同年龄、合并不同疾病如糖尿病、冠心病等患者,要求血脂降低的标准也不同,应根据医生的医嘱选择和调整药物,切不可盲目信从广告的商业宣传。现在提倡对冠心病及等危者(患与冠心病同等危险程度疾病者)尽早启动他汀治疗。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主要药物目前,疗效确切的调脂药主要有两类,即他汀类(辛伐他汀、氟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等)和贝特类。其它还有烟酸及其衍生物、胆酸螯合剂、鱼油制剂(ω-3脂肪酸)等。它们各自有不同的作用机理,适用于不同种类的血脂异常,也有不同的副作用。他汀类药物降低总胆固醇和LDL-C作用较为明显,同时也降低甘油三酯和升高HDL-C。所以,该类药物主要适应症为高胆固醇血症,对轻、中度高甘油三酯血症也有一定的疗效。这类药物能显著降低冠心病患者的总死亡率,并在冠心病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中发挥重要作用。贝特类药物主要适应症为高甘油三酯血症或以甘油三酯升高为主的混合型血脂异常。烟酸既降低胆固醇又降低甘油三酯,同时还具有升高HDL-C的作用,所以该类药物的适用范围较广。胆酸螯合剂能阻止胆酸或胆固醇从肠道吸收,促进胆酸或胆固醇随粪便排出,主要适应症为高胆固醇血症。选用药注意事项在服用药物调脂的同时,也要注意药物的副作用。他汀类与贝特类主要的副作用有肝功损伤和肌溶解,要定期复查肝功,注意有无肌肉酸痛、乏力等类似感冒的现象,这可能是肌溶解的早期表现。测定血中的肌酸磷酸激酶对肌溶解的判断有帮助。烟酸的副作用主要是面部潮红,另外,合并痛风的人不能服用,否则会引起痛风发作。要正确对待中药和保健品调脂问题。从循证医学角度讲,目前没有充分的证据表明中药能显著降低胆固醇,减少临床终点事件的发生。血脂康属于中药,但含有洛伐他汀成分,尚难完全按中药对待。深海鱼油具有轻度降低甘油三酯作用,但对胆固醇无影响。解惑篇1.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子女会患此症吗?除极少数因父母患有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所生子女患病概率较高外,绝大多数父母中有人患高胆固醇血症,所生的孩子不一定患上此症。但与父母共同生活中,父母不良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可能会对孩子造成影响,如好食肥肉、动物内脏、炸鸡、蛋*等等,以及缺乏运动锻炼,都可导致孩子血清胆固醇增高。2.高胆固醇血症和高血压是什么关系?高胆固醇血症和高血压是两个独立的病状,但两者有着明确联系,二者都是造成心脏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在早期,二者单独损伤心脏、动脉血管。在中期以后,二者对心脏血管损害形成叠加作用,并形成恶性循环,互为因果,晚期则使心脏血管出现不可逆性损伤。3.目前高胆固醇血症是否可以根治?这要视具体情况而定。高胆固醇血症分继发性和原发性。对于前者,在控制原发病后,血脂也会恢复正常。后者原因不清,不能根治。临床上以原发血脂异常多见。4.吃鸡蛋会导致胆固醇升高吗?资料显示,一个鸡蛋(蛋*)约含胆固醇毫克。而长期大量进食富含胆固醇食物会一定程度上影响血清胆固醇水平,对于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来说,建议胆固醇摄入量小于每天毫克,每周食用鸡蛋(含蛋*)不超过2个。5.胆固醇降到正常水平后还需要服药吗?血浆净化疗法是怎么回事?需要继续服药。因为高胆固醇血症是一种代谢综合征,无法通过药物治疗达到治愈,停药后,胆固醇还会升高,因此要长期服药,将胆固醇控制在正常水平。血浆净化疗法是将患者的血液引出体外,经过特殊的去脂装置后再返回体内。由于长期进行血脂吸附疗法花费非常昂贵,并可能引起感染、出血、栓塞等并发症,而且绝大多数的血脂异常病人均可通过降脂药物治疗达到目的,所以,国内权威学者认为,不可滥用血浆净化疗法来进行常规降脂治疗。相关链接常见食物中胆固醇的含量(每克食物的含量,单位:毫克)鹌鹑蛋猪脑3牛脑蛋*0鱿鱼1羊肝鱼肝油螺贝类全蛋猪肝牛肾猪肾牛肝墨鱼奶油带鱼鳗鱼蛤蜊蟹类虾类猪肠猪肚牛肚腊肠牛心小牛肉奶酪猪肉肥牛肉羊油鲳鱼*油鸽肉猪油牛羔牛肉猪排骨炸鸡翼火腿*鱼98鸡肉90鸭肉90青鱼90鲫鱼90比目鱼87鲑鱼86绵羊肉70兔肉65海鲢鱼63山羊肉60瘦猪肉60猪油56雪糕45羊肚41汉堡包37牛奶24海蜇24蛋白0海参0鲍鱼0植物油0蔬菜0水果0冠心病、脑血管病变始于青少年,发展于中年,发病在中老年,预防应从青少年开始。近80%的冠心病与血液中胆固醇含量过高有关。权威机构建议:每天胆固醇的摄入不应超过毫克。熟知食物胆固醇含量,避免过多食用胆固醇含量高的食品,是预防心脑血管病的有效手段。(部分资料摘自家庭医药)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