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前的今天,我们戴着“基因测序第一股”的光环登陆深交所,多名唐氏综合征、肿瘤、成骨不全症、地中海贫血等疾病患者代表应邀上台,与我们共同敲钟。这是世俗眼中的高光时刻。而在我们心中,这只是华大基因成长历程中的一座里程碑,我们的去程还远远没有到达,我们的答卷才刚刚铺开。
3年来,华大基因秉承“基因科技造福人类”的初心,持续奔跑、不敢停歇,奋斗、创新和造福已经写入我们的DNA!我们眼中的高光时刻,是给全体股东以及社会的回报,是基因科技“飞入寻常百姓家”,是疫情最危急时刻华大人第一时间逆行入汉,仅10天就完成一座万人级核酸检测通量的火眼实验室建设……正是无数个这样符合华大基因价值观的场景,激励着我们叩问初心,永远向前。
时间是奋斗者最好的朋友,数据是拼搏者最佳的见证
年至年,华大基因的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0.96亿、25.36亿、28.00亿,连续3年高增长。截至年第一季度末,公司重点研发项目41项,涵盖生育健康、肿瘤防控、感染防控、多组学大数据服务与合成业务。经过持续多年的高研发投入,截至年末,华大基因拥有的已获授权专利达到了项,其中发明专利就有项。
公司年上半年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5.30-16.30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上年增长.83%-.35%,业绩实现大幅度增长。经过近几年不断的砥砺奋进,华大基因已是业内具有全产业链优势的基因科技龙头企业,核心业务覆盖全产业链,上游测序仪和配套试剂自主可控,中游在全球范围内运行超过个基因组学实验室,公司拥有测序平台、质谱平台、信息平台和多个精准医学数据库,具有领先的资质优势;同时,公司结合直接投资及参与投资产业创投基金两种投资方式来深化全产业链、前瞻性的生态圈战略布局,已成为全球少数具备全产业链优势资源的基因大数据中心、多组学科学技术服务提供商和医疗服务运营商。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匠心铸就非凡品质
自年成立以来,华大先后完成了多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基因组科研工作,在Nature、Science等国际顶级的杂志上发表多篇论文,奠定了中国基因组科学在国际上的领先地位。
我们深知,科技创新是公司的基石,是公司最大的竞争力和护城河,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是公司的主旋律。
年到年三年间,公司的研发投入分别为1.74亿元、2.65亿元、3.34亿元,占营收比分别为8.32%、10.44%、11.94%,逐步攀升。
多年来的创新努力,公司已形成产品、技术、数据库等较为完善的产品闭环布局,产出多项重大研发成果。
在临床应用产品迭代和储备方面,公司积极进行前瞻性布局,不断升级无创产前基因检测、耳聋基因检测、肿瘤防控基因检测及病原微生物感染基因检测,快速推进基于核心专利技术及人群大数据的生育健康、肿瘤筛查和感染防控等产品研发。
年,华大基因主导起草的国家标准《GB/T-高通量基因测序结果评价要求》和行业首个人类全基因组团体标准《SZTT/SZGIA2-人类全基因组遗传变异解读的高通量测序数据规范》发布。年,华大基因发布了自主研发的多组学泛癌种早筛技术和肠癌早筛技术、iBEST等温双向延伸合成等多项技术成果,同时列装了自主研发核心硬件以及控制系统的百万级检测通量全自动化平台,实现大样本量的自动化、智能化检测。目前,华大基因的自主测序仪使用占比超过95%,并能够以不同的测序仪匹配不同的临床应用场景,形成多平台、多产品的梯次化布局,满足临床的多样化需求。在技术平台方面,公司凭借先进的测序和检测技术、高效的信息分析能力,持续引领行业发展。目前,华大基因能够为临床及科研提供完整的精准医学检测解决方案,其中包含多种型号多种用途的测序仪、高分辨质谱仪、高性能大数据分析及储存平台HALOS、生物信息云计算平台BGIOnline及多组学数据挖掘系统Dr.Tom等设备及平台服务,实现了数据、平台、传输、管理的业务闭环,并在基因测序和数据分析环节上实现了全面的国产替代,摆脱了国外企业对我国基因测序产业“卡脖子”的现象,满足精准医学中心的个性化需求。
除了持续进行研发投入,以扩大公司的产品优势,达成业务成本的可控,华大基因还正在扩张自身在多个基因临床应用领域的投资布局,增强公司产业链生态圈布局,为公司深化基因测序技术的应用场景创新提供了充分的土壤,与公司现有业务产生战略协同和优势互补。作为基因测序的龙头企业,华大基因的领先优势还在不断扩大。
目前,华大基因所投资的企业覆盖了生物信息分析、肿瘤基因检测、生育健康基因检测、合成生物学、消费级基因检测、精准医疗数据平台、眼科精准诊疗、医药冷链物流等多个行业细分领域。凭借公司在研发创新上的不断加码,转化研究成果,华大基因全产业链生态圈的化学反应有望被催化激发,引领创造出更多精准医学创新成果,充分释放研发创新所带来的业务动能。以行践言,守护“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华大人一诺千金。在年的上市仪式上,CEO尹烨代表管理层作出承诺:“我们每年义务捐助一种罕见病,在全球范围内永久免费”。近年来,华大基因凭借自己的基因检测技术和高度社会责任感,从公益活动到民生项目落地,在助力精准医学,造福人类的道路上从未忘记初心,在产业发展同时持续对公益事业进行投入来回馈社会。
此外,在第十二届国际罕见病与孤儿药大会上,华大基因的7位女高管自发捐款成立“光基金”,以期救助遗传性眼病患者。为包括莱伯氏先天性黑矇症(LCA)在内的全球遗传性眼病患者提供救助,广泛开展义诊和科普活动,积极参与科研及临床研究,于年启动国内首个遗传性眼病治疗临床试验公益捐助项目,致力于让更多患者享受到普惠检测和治疗。
华大基因还与深圳市广电公益基金会合作发起了专项基金“华基金”,启动资金来自华大基因管理层和股东的捐赠,用于救助重症地中海贫血、杜氏肌营养不良患者和白血病患者等,以及进行与罕见病诊断、预防相关的公益和科普活动。截至年底,募集善款总额为余万元,与其他组织合作,在全国十余省市开展二十余场公益配型、大众科普及募捐活动,累计为约4,多个地贫家庭近11,余人提供了免费配型检测服务,共计近多名患者配型成功。近年来,华大基因在全国各地继续开拓新的基因健康筛查民生项目,为民众提供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新生儿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地中海贫血基因筛查、宫颈癌筛查等。年7月,华大基因中标河北省孕妇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服务项目,是公司第一个省级全覆盖的民生项目。截至年末,公司已开展的民生项目覆盖了全国20余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总共60余个区域,民生项目筛查人次已累计达到余万次。初心如锦时,归来仍少年
在国内外多起公共卫生事件中,华大人都冲在最前面,凭借自身丰富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支援经验,技术积累和实力深厚专家团队的支持,在第一时间给予技术支持,破译致病基因组,直到研制出诊断试剂盒,提出应对方案。3年4月,非典肆虐。华大在三天内就完成了从病*全部基因组序列测定、诊断原料的制备和诊断试剂的研发以及全套注册申报材料的准备,一周后通过应急绿色通道获批(国药试字S33/4)两周之后,便生产完成了三十万人份试剂盒。
年的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华大基因第一时间完成了新冠病*检测试剂盒的研发,并成为首批获得国家药监局应急审批的检测产品。年初,公司率先宣布分别向武汉及湖北地区捐赠新型冠状病*检测试剂盒。
截至目前,华大基因共计向全国捐赠逾13万人份新型冠状病*核酸检测试剂盒。目前,该试剂盒接连获得了欧盟、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和加拿大的市场准入,为中国乃至全球的疫情防控工作起到了支撑作用。华大基因的抗疫团队从今年1月起便赶赴在各个抗疫“战场”上进行支援。65岁的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多次带队“逆行”前往武汉、北京的抗疫前线,CEO尹烨第一时间赶往北京,管理层亲赴前线抗击疫情。大年初二,武汉封城的第二天,汪建逆行奔赴武汉,带领一只突击队用10天时间建成了一座万人级核酸检测通量的火眼实验室。2月5日,火眼实验室”经过五天紧张施工后启动试运行;2月10日就通过正式验收,参与病原检测“国家队”,与疫情硬刚。作为全球最大的基因科技龙头企业,华大团队的战斗力爆表。
为解决各地区新冠病*检测通量不足的问题,公司推出了“火眼”实验室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服务,“火眼”实验室在全球各地批量建成并高效助力各国疫情防控工作。为了快速解决多个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不足的问题,公司还成功研制了符合P2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标准的新型气膜版“火眼”实验室,应用于各国应急抗疫场景。
截至年6月30日,由公司运营的“火眼”实验室已在北京、武汉、深圳、天津等10余个主要城市落地,全国“火眼”日检测通量超过20万人份;公司累计在海外运营“火眼”实验室58个,分布在全球17个国家(地区),已运营“火眼”实验室的最大日检测通量超过20万人份,以持续确保全球抗击疫情的检测需求,在全球范围助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作为疫情防控的硬核科技力量,华大“火眼”实验室已成为抗疫行动中的“中国名片”走向全球。“火眼”实验室国内建设情况
此次疫情中,华大基因将“基因科技造福人类”的愿景付诸实现,展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担当以及高层次的发展格局。在疫情中,华大基因不仅仅向全国乃至全世界输出了检测试剂盒以及核酸检测综合解决方案,更是向全球证明了中国基因科技企业的强大实力,以及华大基因自主测序平台、检测产品及检测服务的优秀质量和技术水平。
未来,华大基因将继续发挥公司的强大品牌号召力,加深在海内外的业务布局,确立华大基因在全球基因大数据中心、全球科技服务和精准医学服务行业上的引领者地位。
天空宽广,大海蔚蓝。
华大一直在基因科技造福人类的道路上奋勇前进,“做生命时代的引领者”是我们无悔的愿景。
心之所向,无问西东。
我们始终相信,全球基因事业版图中,必有中华民族一席之地,中国基因科技浪潮中,必将铭刻华大人闪亮的姓名。
当时代选择了我们,我们唯有感恩时代,奋勇前行!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