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我校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进一步发挥*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从而带动我校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到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中来,通过志愿服务关爱帮扶行动,切实保障残疾儿童受教育的权利,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公平,帮助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全面发展,让他们也享受到和同龄人一样的学习生活。10月22日、23日,按照学校*支部、关工委的安排部署,我校组织*员、骨干教师、校关工委成员在*支部委员、副校长刘秀峰的带领下分别深入滦源镇大孤山村和三道沟村开展对残疾儿童送教上门,志愿者服务的关爱活动,让残疾儿童享受特别的爱,助力残疾儿童阳光成长。
(为保护隐私,文中相关人物已做遮挡和化名处理)01第一站:伟伟家(化名)伟伟(化名):所患疾病为“DMD又称假肥大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又称杜氏肌营养不良症,残疾等级为肢体一级。此病的特点是会随着年龄增大肌肉萎缩会越来越严重,伟伟(化名)家庭条件一般,每隔2个多月医院进行治疗和取药。伟伟小学1-6年级一直在我县某小学就读,小学阶段还可以勉强走路,到了六年级走路已经十分困难,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完成了小学学业,今年九月,我校入户调查摸底,看到伟伟病情又有所恶化,下肢已基本丧失了移动能力。伟伟(化名)性格内向,比较腼腆,乖巧懂事,也很聪明,当老师拿出课本辅导他时,他回答问题清晰流畅,脸上也流露出些许童真烂漫的笑容。
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02第二站新新家(化名)在新新很小的时候,父亲因为杀人罪被法院判为死缓,现在正在服刑期间。母亲带着弟弟离家出走,奶奶也去世了,新新和爷爷相依为命,靠爷爷捡拾垃圾、废品,勉强维持生活,如今在*府的关怀和救助下,办理了低保,还能享受贫困补贴,爷爷也有了工作,平时把新新寄养在姨奶家里,新新14岁前被残联认定为智力四级残疾,现在身体情况恶化,被重新认定为一级残疾。新新1、2年级在某小学就读,三年级以后被送到某特教学校就读,今年7月份毕业。新新性格开朗,特别爱笑,新新还特别勤快,经常帮家里干点力所能及的家务和零活,还自己动手洗衣服、做饭。新新特别爱读书,还写得一手好字。老师辅导功课的时候认真做笔记,他非常向往学校生活,当老师问他愿不愿意去上学,他说非常愿意
03志愿服务感悟志愿服务期间,每到一家老师们都会亲切地与家长们进行交流,耐心地为家长普及相关*策,认真听取家长们对送教上门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送上了生活用品、书刊和学习用品,表达了对残障儿童及其家庭的关心和祝福。家长们纷纷表示,在老师们的辛勤付出下,孩子有了明显的改善和变化,家庭也树立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家长们激动的话语,闪烁的泪光中饱含着对*和国家、各级*府、学校、志愿者们的感激之情。对于残障儿童及其家庭来说,此次送教上门工作不仅为他们送去了鼓励和信心,更让他们感受到了来自社会的温暖和关爱。而对于参与此次工作的*员、教师来说,这更是一次实践性主题教育,让广大*员教师受到了视觉的冲击,心灵的震撼和精神的洗礼。也更加坚定了老师们只问耕耘,静待花开的美好信念
04结束语“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自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深入开展以来,多伦四中*支部紧扣“教育零拒绝”这一中心思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扎实开展教育服务工作和帮困助学活动。*员领导干部、骨干教师、班主任们身先士卒,率先垂范,送教下乡、送教上门、课后服务等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进行。将三尺讲台搬进孤残、单亲、留守学生家中,为孩子们康复身心,为家长们送去希望,让这些这些特殊群体的孩子们和在校生一样,享受教育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用实际行动检验着主题教育的成效,也用实际行动为残障儿童撑起一片爱的蓝天。
审核:柳艳普
图文编辑:敖荣光
多伦县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