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营养不良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石汉平教授不做营养不良的肿瘤患者
TUhjnbcbe - 2020/11/16 18:22:00

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指出,营养不良过去是,现在是,今后仍将是整个人类健康的最大威胁,是全世界范围内的第一死亡原因。营养不良作为一个独立诊断或疾病,其发病率、临床后果、社会经济影响远远大于人类的任何一种疾病,包括我们平时最为恐惧的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

世界粮农组织也在年报告,年全世界有9.23亿人营养不足,比~年期间增加8千万。世界卫生组织年报告,营养不良是全世界儿童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全世界死于营养不良的儿童占全因死亡儿童的45%。美国慈善总会官方网站年报告,美国目前有万人营养不足,其中包括万儿童。美国尚且如此,其他国家可想而知。

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营养不良起病隐匿、进展缓慢、表现温和、形式复杂,常常被患者甚至医生忽视。

对于很多人来说,其实营养是最简单的、很多时候可以自己把握并实施的预防和治愈疾病的手段,不像手术、放化疗等治疗手段需要在医生或护士的指导和帮助下,才可以实施。很多患者及其家属,自身对于营养涉及的饮食等方面知识的渴求从不停歇。但相对来说,和营养相关的各方面信息,又是患者最容易被误导、最容易听信谣言,甚至于很多医生本身都存在一些错误认知的地方。

吃吧,你饿不死肿瘤

长了肿瘤,大鱼大肉可不可以吃?长了肿瘤,少吃一点可不可以“饿死”肿瘤?长了肿瘤,是不是吃的越素越好?层出不穷的疑惑,需要医生耐心的讲解,更需要患者及其家属稳住自己的心态,只去听权威医生的科普,而不采信真假难辨、不知来源的传言。

回到之前的问题,可不可以吃什么,说到底都是一个“量”的问题,一个程度的问题。这世界上不存在什么“致癌食物”,如果一种食物吃不了多少,就会致癌,那它就算不得一种食物,而是“*药”,世界上没有这样的食物。

有医生可能会告诫肿瘤患者,不要吃咸鱼,不要吃烧烤。这确实也是在为患者着想,因为咸鱼里含有一种强致癌成分——亚硝胺,咸鱼也就成了人们口中的“致癌食物”。这可着实冤枉了咸鱼,你如不是顿顿吃、天天吃,一年天离不开它,怕是很难靠吃咸鱼吃成一名肿瘤患者。但咸鱼等腌制食物确实少吃为妙,不因它那“致癌食物”的污名,而是因为另外3个不健康因素:一是高盐;二是其发酵过程中易受霉菌污染;三是其发酵过程中会产生亚硝酸盐。

同样的道理,烧烤之类的食物固然不太健康,甚至含有致癌成分,但也不是吃了就会完蛋的“*药”。少吃、克制,并且多吃蔬果,就可以在偶尔享受美味的同时,也不会陷入疾病的“重围”。

在饮食方面,少吃一点“饿死肿瘤”的说法,更是南辕北辙。肿瘤患者日常生活中有一个很大的顾虑,就是担心营养促进肿瘤生长,从而减少营养摄入。更有甚者,希望通过饥饿去饿死肿瘤。但是,国际权威指南指出,无证据表明营养支持促进肿瘤生长,在临床实际工作中不必考虑这个理论问题。不给营养,正常细胞就不能发挥生理功能,而肿瘤细胞仍然会掠夺正常细胞的营养,结果饿死的只能是患者本人,而不是肿瘤细胞。营养不良的人群更加容易生肿瘤,营养不良的肿瘤患者并发症更多,生活质量更低,临床预后更差,生存时间更短。营养支持应该成为肿瘤患者的基本治疗措施。日常生活中,吃饭既不能过饱,也不能过少,七八分饱最好。

日常饮食良方

家庭日常饮食是肿瘤患者营养支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要注意:

(1)适度节制饮食。七八分饱即好,俗话说,每顿少吃一两口,轻松活到九十九。

(2)辩证对待脂肪摄入。研究报告显示,脂肪占饮食能量小于20%时,可以将乳腺癌的复发风险降低24%,对雌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效果更加显著。大量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可以缩短前列腺癌的无病生存期,N-9及N-3脂肪酸可能有助于延长生存时间。目前推荐脂肪占饮食中能量应该小于20%~35%,饱和脂肪酸小于10%,反式脂肪酸0。没有肿瘤病灶的患者建议适度减少脂肪摄入量,而有肿瘤病灶存在的患者推荐适度增加脂肪摄入量。

(3)增加蛋白质摄入量:肿瘤患者原则上应该增加蛋白质摄入量,每天推荐至少1~2个鸡蛋。动物肉含优质蛋白质,优于植物蛋白质,我们应该少吃红肉(如猪、牛、羊肉等),少吃加工肉(如香肠、腌肉、火腿等),多吃白肉(如鸡肉、鱼肉等);每周推荐白肉2~4次,每次50~g(1~2两)。

(4)增加果蔬:水果蔬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抗氧化剂,美国癌症学院推荐每日5份果蔬(相当于5只水果,如1只苹果、1个橘子、1根香蕉等,或g蔬菜)。

(5)增加谷物:谷物包括(大、小、黑、燕)麦、大米、玉米、高粱、黍等。它们含丰富的维生素、抗氧化物及多种抗肿瘤物质,如酚酸、生育醇、六磷酸肌醇、木脂素等。由于谷物的微量营养素在加工过程中会被大量丢失,所以谷物不宜精加工,提倡食不厌粗、粮不厌杂。

科学运动方法

此外,肿瘤由于是一种和我们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疾病,除了饮食,如何运动也是肿瘤患者无法回避的一大课题。

运动对肿瘤患者有多方面的帮助,包括减轻过多的体重、改善代谢状况、提高免疫功能、防治肌肉减少、减轻治疗不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复发和转移、延长生存时间等,对乳腺癌、结直肠癌、前列腺癌的效果更加显著。年美国运动医学学院推荐肿瘤患者每周至少5次中等至剧烈的运动,每次30~60分钟。但是要根据患者的体力状态及肿瘤分期情况进行,每周至少1次30分钟以上的中等运动是最低要求。日常基本体力活动不能代替体育运动。

不知道您家里或小区有没有体育运动设施?如果没有,最简单有效的运动是晚饭后快步走。我们中国人最重要的一顿饭是晚饭,吃得最好,也吃得最多,所以要选择晚饭后快步走。

晚饭后走路的基本要求有两个:一是快,普通的散步是没有作用的,或者说作用不大;二是长,时间不能短于30分钟,否则达不到效果。晚饭后快步走的作用机理包括:

(1)增加能量消耗,直接体现是出汗;

(2)促进胃肠道运动,最佳表现是运动后排便。

写在最后

营养不良对肿瘤患者的影响包括细胞、生理及心理3个层次。细胞水平上,营养不良削弱了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防御能力,增加了感染风险,延缓了伤口愈合,降低了肠道营养吸收,改变了凝血、肾脏等多系统、器官的功能。生理水平上,营养不良导致呼吸肌、心肌等肌肉及脂肪的丢失,导致内脏器官的萎缩。心理层面上,营养不良引起乏力、冷漠、畏食,进而延长了疾病恢复时间。

总之,营养不良全方位地影响患者生活治疗的各个方面,可能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医疗费用,削弱治疗效果,增加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死亡率,缩短生存时间。它不是患者人瘦一点、精神不好一点的小事,而是患者在恢复健康道路上必须挪开的巨石。健康之路需要我们一步步前行,一点点践行妥善的营养策略,前行的时间越长,我们的生命之光也一定会越加明亮。

专家介绍

石汉平,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美国外科学院院士(FACS)。首都医科大学肿瘤学系主任。首都医科大医院胃肠外科主任、临床营养科主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存济医学院教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二审专家。

创立我国肿瘤营养学科,提出肿瘤营养疗法、肿瘤代谢调节治疗、营养不良三级诊断、营养不良四维度分析、营养不良五阶梯治疗、医院-社区-家庭(H-C-H)分级营养治疗、整体营养疗法、营养治疗疗效综合评价、肿瘤患者营养教育。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石汉平教授不做营养不良的肿瘤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