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八九岁时,被诊断出患有先天性进行性肌营养不良。从最初的下蹲困难、脚尖着地、经常摔倒到现在直接不能正常行走、手臂不能抬起以至于上课举手回答问题时只能靠腕力微微翘起手指。就是这样一个出生在农民家庭的特殊孩子,却有着异于常人的坚强毅力和乐观性格。
小学、初中、高中,在十几年的求学生涯里,他克服了一个个常人难以忍受的困难,始终用坚强的意志鼓励着自己,激励着自己不断前行。
在逆境中前行的他,获得了“全国优秀共青团员”以及“新时代好少年”的荣誉称号,并在年的高考中取得了分的优异成绩,超出了本科分数线84分,一举进入重本。他就是毕业于济阳一中高三(6)班的赵守杰。
敢对命运说不在逆境中求学
人生的命运,很多时候我们无法做出选择。当苦难降临,我们是被动接受、唉声叹气,还是勇敢面对,用行动说出一个响亮的“不”字。总是说现在“寒门难出学子”,但总有一些甚至身处逆境寒门的少年,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扛起重担,以坚强回应命运的不公。
“既然苦难选择了你,你可以把背影留给苦难,把笑容交给阳光。”这是赵守杰在日记里的一句话。他知道,命运可能有时无法选择,但微笑是可以选择的,微笑时,苦难便会逃离。
“多大了?”“19岁。”“住在哪?”“在学校东边租了一个小院。”“上学苦不苦?”“……”赵守杰双唇紧咬,双手交叠,十指紧扣,目光游离,眼眶里分明有泪花在闪动,半晌无语。也许,这不经意的一问,已经勾起他求学历程中艰辛的记忆。
八九岁时,赵守杰看起来与别的孩子没什么两样,是个快乐的孩童。一天,在和小伙伴儿玩耍时,他突然发现自己蹲下去后无法站立起来。当时,年幼的他,还并未认识到问题的严重。之后的两年里,他经常出现走路摔倒、感冒等情况,慢慢地,连正常的走路都有些困难了。年复一年,病情不断恶化,看到赵守杰连日常的生活都无法自理,父母多次提出让他放弃求学,在家安心养病,但赵守杰说什么都不答应。“上学,能够用知识武装自己,使生活更加充实,缓解自己精神上的压力。”他坚信知识改变命运。看到赵守杰有了这样的想法,他的父母便不再坚持,还给他买了许多学习的书籍。?学习、读书让年少悲观与内心孤独的他,增添了更多的勇气与梦想。
师生关系融洽正能量感染身边人
虽然命运对他不公,但赵守杰选择了坚强乐观地面对生活的磨难。他爱学校、爱老师、爱同学、爱学习。“我要克服困难,同别的身体健康的孩子一样,学知识,学文化,将来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赵守杰坚强的说。“他在生活中,是一个非常坚强乐观、积极向上的好学生;在班级中和同学相处融洽,同学们都愿意和他交流谈心;在学习上,他十分刻苦认真,不懂就问,老师都很喜欢他。他的成绩在班里总是位居前列。”班主任徐万星老师在谈到赵守杰时这样评价。“当有同学问他问题时,他总是高兴地耐心讲解,他是我们班里最具有正能量的人,他的正能量也影响着班里每一位同学。其他同学应该从赵守杰身上学到自强自立、品学兼优、乐观进取的态度以及对美好未来追求的精神。”随着病情的不断恶化,他的双臂已不能抬起,写字时也仅仅是靠手腕的力量带动手指微动,而且上课举手回答问题时也只能是将手指微微翘起。
当命运的绳索无情地缚住他的四肢,当别人的目光发出叹息的悲哀,而他用钢铁般的意志打破束缚的枷锁,用双手作脚踏平坎坷,用残体作杖支撑意志,用自强不息赢得尊严。“性格沉静,常常不拘小节。平日里言语并不多,他骨子里有一种倔强和坚忍,上进心强,刻苦钻研,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勇于向新的高度挑战,是我们所有人学习的榜样。”这是班长王兆伦对于赵守杰的评价。“在去年召开的校运动会上,我参加了短跑项目,他还在旁边给我加油鼓劲儿。比赛结束后,我拿着获得的奖品与他分享获胜的喜悦。内心里的声音告诉我,如果这份喜悦没有分享到赵守杰,就感觉这份奖品不完美。”
喜欢文史类书籍梦想成为一名医生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每每读到这句话,赵守杰的眼睛都会透出坚毅的光芒。腿脚的不便锁住了他行动的自由,却给了他更多的时间来读书和思考。他喜欢读名人自传,喜欢历史和文学,闲暇的时间,他会安静的坐在教室一隅看各类书籍。几年下来,他读了《贝多芬传》、《托尔斯泰传》、《米开朗基罗传》等传记、史书类的书籍,除了二十四史,他还阅读了清代高士奇的《左传纪事本末》、童书业的《春秋左传研究》、李学勤的《东周与秦代文明》。特别是上了高中以来,赵守杰已经不满足国内史书的阅读,开始涉猎世界史。两年多来,赵守杰先后阅读了塔西佗的《编年史》、伯特兰·罗素的《西方的智慧》、格雷戈里的《法兰克人史》、巴勒克拉夫的《当代史学主要趋势》等世界名著。仅赵守杰做的读书笔记,摞起来就有半米多高。
在谈到梦想时,赵守杰说:“我希望以后考上大学,学中医,如果可能的话,我会一直往上考,读研究生、读博士,用中国的传统医术治病救人,让这个世界少一些像我这样的孩子。”多么朴实的话语,多么真诚的梦想。
坚强男孩背后也有脆弱一家四口全靠爸爸打工
临近中午时分,赵守杰的妈妈郭大姐骑着家里唯一的电动三轮车带着年幼的弟弟来接他放学回家。在同学们的帮助下一起将赵守杰抱到车子上。回去的路上赵守杰会给弟弟讲学校里有趣的事情,弟弟也会呵呵的笑着,他们的笑声感染者每一位放学的同学。回到家里郭大姐简单的做了一些饭菜,赵守杰和弟弟津津有味的吃着,虽是只有几滴油的青菜汤,但在他们兄弟俩的眼里,妈妈做的饭菜,味道好比山珍海味。“好吃吗?”“好吃。”弟弟抢先回答。而赵守杰则腼腆的点了点头。
在他们吃饭的功夫,郭大姐把我们叫到了里屋,也许是怕被孩子听到,悄悄的把门关上。“我在其他地方咨询过孩子病情,可能就这样了。我一直在鼓励他,要乐观、要勇敢面对这个情况,但是孩子大了有了自己的想法,虽然在同学面前表现的很乐观积极,可是自己一个人时候还是会偷偷的掉眼泪。”说着孩子的情况,郭大姐早已泣不成声,泪水已顺着脸颊流下。为了养家糊口,守杰的爸爸一直在外打工,所有的重担都落到了妈妈身上。“现在家里唯一能挣钱的就是孩子的爸爸,我只能在家里照顾两个孩子。而我最担心的就是有一天我和孩子的爸爸老了,谁来照顾他的饮食起居。只盼着时间快点走,快点让孩子长大,医学水平快点研究出治愈这种病的技术,不仅仅是为了自己孩子尽快好起来,也为了有同样病情的家庭能够尽快走出困境。”郭大姐话语中透漏着太多对病情的无奈。看着妈妈日渐增多的白发,赵守杰很是心疼,他只有尽自己所能,更加努力的学习,用更出色的成绩回报妈妈的爱。
内心脆弱外表钢铁般坚强的妈妈,擦干了眼泪,一如既往,风雨无阻送赵守杰上学。从小学到高中,十几年如一日,妈妈的背影穿梭于小学到高中的大街小巷、校门、教室,好像她从来不知疲倦;十几年间,妈妈不仅仅是一名陪读者,更是一位残疾少年求学路上的守护神;十几年间,妈妈身教残儿志不残,历尽沧桑终不悔。
坚苦付出得回报盼考医科大学
在妈妈的言传身教下,赵守杰一次次发起向困难的挑战,虽然一次次的跌倒,但他总是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激励自己。
赵守杰的乐观向上,妈妈的坚强隐忍经报道之后,得到了多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