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营养不良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为何清朝皇室的孩子大多夭折一个愚昧的习俗
TUhjnbcbe - 2025/3/29 17:25:00

对历史感兴趣的朋友,可能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清朝皇室、甚至宗室的孩子,夭折率是非常高的,几乎一半都活不到成年。这当然和当时的医疗水平分不开,医院大夫用药糊弄分不开。但是,皇家生活锦衣玉食,除非感染天花等烈性传染病,否者孩子不应该连一场病都禁不住。在下小的时候也是体弱多病,但是在父母的悉心照料下,也已经活过了不惑之年。那么,到底是因为什么,才让清朝皇室的孩子如此羸弱呢?这和满清贵族中的一种愚昧习俗分不开。

在末代皇帝溥仪的《我的前半生》中,曾经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溥仪的祖父醇亲王奕譞,娶的是慈禧太后的妹妹。这位王妃不同于自己的姐姐,对孩子是非常喜欢和爱护的。不管是自己所生的孩子,还是其他侧福晋所生的孩子,她都要亲自抚养。而且,照料的细心程度让人十分惊叹,每天夜里都要起来四五次。但遗憾的是,凡是她亲自照料的孩子,几乎是百分之百的夭折!这已经不能用简单的概率来计算了。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种情况呢?

原来在满清的医学观念中,有一个很奇怪的设定:小孩子只要是得了病,就一定是吃撑着了。不用吃药,只要饿一天,自然就会好。如果不好,就再饿一天。于是,孩子一旦有病,不但不会得到营养的补充,还会面临严重的饥饿。这样一来,在最需要补充营养的时候,却突然断了营养的来源,身体哪里还会康复?而且,如果在饿一天后身体见好还行,一旦不见好,面临的则是持续的饥饿!最后就会陷入恶性循环,孩子越病越饿,越饿越病,直至死亡!

就是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醇亲王奕譞的福晋把一个个珍视的孩子送入了鬼门关!后来末代醇亲王、奕譞的第五子载沣出生时,这位老福晋已经作古,载沣才逃过了一截。

这种情况,在皇宫里更加普遍。据溥仪回忆,有一次他多吃了两块栗子糕,结果被几位太妃逼着,硬是喝了一个月的稀粥!以至于当时他看到别人进贡来的肘子,竟然不顾皇家体面,抓起来就啃!被太监拉走的时候,还哭得昏天黑地。没办法,孩子实在是太饿了。

世界上的病痛有千千万,有的确实是吃出来的,但是营养不良的情况却更多。治病不能搞一刀切,更不能凭着所谓的经验胡来。否则,就会出现清朝皇室、宗室孩子的这种状况,越关心反而越害了他们。

1
查看完整版本: 为何清朝皇室的孩子大多夭折一个愚昧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