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总体上看,现在人们的健康意识要比以前强许多。再加上人们的经济条件也好了,商品流通极为方便,基本上可以做到,凡是你想吃的东西,没有在市场上买不到的。有时候感觉在大型超市里广,也是一种享受。五颜六色的蔬菜、天南海北的水果、进口的牛羊肉、河里的海里的各种海鲜;国产牛奶都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什么荷兰、新西兰产的都能买得到。在超市里,不管是贵的商品,还是便宜促销的产品,都围着许多购买的顾客。
另外,现在的人们的健康养生知识也掌握很多,不仅是老年人,有些年轻人也是这样,都非常注意饮食搭配。像我的老岳父,《养生堂》节目几乎一集不落,每一集《养生堂》他都非常仔细地做笔记,而且在日常生活中,都能严格按照专家所说的要求进行膳食搭配,食材的分量可以精确到克。
尽管这样,根据营养调查,现在人们营养普遍有问题。吃的也不缺,也有健康意识,怎么还出现营养不良的问题呢?
速成食物导致营养缩水。到菜市场里逛一圈,每一种水果蔬菜看上去都“完美无瑕”,又大又新鲜,非常诱人,但一口咬下去,总感觉现在的水果蔬菜并没有以前味道足了。
味道变差,营养也会减少吗?事实上,现在的果蔬个头越来越大,里面的营养素却正在逐渐减少。野菜、野果等人工栽培程度低的果蔬,其中含有的维生素C、抗氧化物质比我们平常吃的人工栽培的果蔬,要多出几倍甚至几十倍。在年制作的食物成分表中,对比20世纪90年代的测定数据,很多果蔬的营养数据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过去常说“一天一苹果,医生远离我”,现在换成“一天两个苹果”可能都不一定够。
不只果蔬里的营养在慢慢缩水,其他食物中的营养也在发生变化,即使一日三餐远离了所谓的垃圾食品,营养仍然可能失衡。大多数人没有意识到,现在的食物基本都是现代工业化的产物,植物“吃”的是化肥,动物“吃”的是饲料,这让它们变得更速成,生长周期大大缩短,产量也大幅度提高。工业化让种植业和养殖业发展迅速,养活了更多的人,否则地球迟早会因人口过剩出现大饥荒。但由此换来的代价也不小,食物营养贬值就是其中之一。
施用化肥缩短了植物的生长周期,生长周期变短意味着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时间变短,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营养成分也会相应减少。家禽、家畜也是如此,圈养、喂饲料、出栏时间变短,不仅影响了肉的风味,也影响矿物质和维生素的沉积。
吃的食物种类越来越少。这一点会让许多人感到意外。人类处在食物链顶端,以前可供食用的食物有七千多种,但是现代种植的都是产量比较大的品种,慢慢地很多食物从我们的餐桌上消失了,常吃的只有五百多种。也就是说,有六千多种食物我们已经不吃了,而那些正是我们的老祖宗们到处采集的天然食材。再具体到每个人,一生当中所吃的食物种类受到饮食习惯和喜好的限制,估计只有百十来种。
以前缺衣少穿没得选,有什么吃什么,反而吃得比较杂;现在表面来看选择变多了,喜欢吃什么就吃什么,习惯吃什么就吃什么,但最终导致吃到嘴里的食物就那么几种。膳食指南建议每天吃够12种食物,每周达到25种以上。这个数值其实是很低的要求,日本营养学界要求他们的国民一天要吃30种以上的食物,所以大家可以看到,日本的寿司这么一点点大小,里面包含了四五种食材,而我们每一天吃的大米饭,虽然有很大一碗却只有一种食材。
加工方式不正确。营养素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都比较稳定,不容易流失,但很多维生素和矿物质比较“娇气”,处理不当就会造成营养素流失。
比如维生素C既怕冷又怕热,新鲜水果蔬菜在冷藏一段时间后,维生素C的含量会慢慢减少,冷藏时间越长损失也越多;在加热过程中,维生素C也会流失很大一部分。
B族维生素是水溶性的,清洗或加热时间过长都会流失很多。维生素A和维生素D对高温不太敏感,但它们属于脂溶性维生素,必须和脂肪类食物一起加工才能被吸收,否则也会被白白浪费。所以,一些绿色、红色、黄色的蔬菜,如胡萝卜、西蓝花、彩椒等,最好用油炒或炖肉。近来许多人谈油色变,间接也造成了脂溶性维生素的缺乏。
中国人喜欢吃蔬菜,但是蔬菜中存在大量的草酸、植酸,会影响钙、铁的吸收,所以蔬菜最好在开水里烫一下,除去大部分草酸、植酸。
储存方式不正确。我们现在吃的食物基本上都来自超市,而超市中的果蔬、肉类大部分都经过长途运输或长时间冷藏,在这过程中营养素都会有一定损耗。有了冰箱之后,很多人每次去超市都会大量采购,果蔬屯在冰箱里也会造成一定的营养损耗。在食物上桌之前,还要经过洗、切、炒、炖等,在这加工过程中又会损失很多营养。所以,吃到嘴里的营养成分已经不知道打了多少折扣。
生活方式改变,对营养素的需求增多。与过去相比,我们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素也在发生变化。过去,大部分人都是体力劳动,但现在大部分人都变成了脑力劳动,大脑每天都在高速运转,所需要的营养素跟过去相比已经不太一样。再加上现代快节奏的生活状态,人们的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都比较大,大脑需要的营养也会更多。
饮食不规律,影响食物营养吸收。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人,随着工作节奏加快,起居不规律,影响了进食的时间和进食的种类。许多年轻人为了赶时间上班,早餐随便吃点就敷衍过去了,午饭好多人都是在公司吃饭,从吃的量上看好像比早上吃得多些,但种类很单一,基本上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晚饭上了,吃得晚,还吃得多。科学证明,早饭的营养没有及时进补,指望在其他时间补回来是不可能的。另外,通过晚上一顿饭想把一天的营养补回来,这也是我们的身体不可能完成的,而且还会给身体带来很多麻烦和潜在的健康风险。
总的来说,人体需要的营养与食物提供的营养在数量上和种类上正好对等,才叫作营养均衡,吸收进来的营养素和身体的消耗达到平衡才能保证细胞的健康、身体的健康。但现实情况很不乐观,一方面食物中的营养在贬值,吸收进来的营养素在减少,另一方面身体消耗的某些营养素却在增多,营养严重失衡,导致现在慢病高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