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当时咱们经济落后,人们生活水平差,忙着解决温饱,哪有功夫去注意卫生状况,所以导致身体内出现一些寄生虫,这就是咱70,80,90后印象深刻的“蛔虫”。
每次上厕所拉粑粑的时候,不出意外,能拉出虫子,而且大多情况下,虫子还是鲜活的,可以看到它慢慢蠕动,代入感很强,我回忆起来了这画面,因为我也遇到过。
在发现有这个后,家里人就会去买“打虫药”,然后吃下去后,过段时间就没有了,可是过了个年后,又会在便便中出现。有传闻说,“是因为吃了生红薯”,为啥会这样说呢?那为何现在吃了生的没发现拉出蛔虫呢?
首先,咱们来了解下蛔虫是啥,蛔虫是无脊椎动物,线虫动物门,线虫纲,蛔目,蛔科。主要存活依靠寄生在人体肠道中,虫没有蚯蚓一样的明显头部,整个身体都是光滑的状态。蛔虫的成虫体型细长,颜色略带粉色或淡黄色,分布有横纹,雄虫尾部一般会卷曲起来。蛔虫从卵到雌虫产卵需要大约2个月,成虫能够在肠道中活一年。
通常来说,蛔虫是世界性分布种类,是人体最常见的寄生虫,感染率可达70%以上,蛔虫感染率是儿童高于成人、农村高于城区。雌虫产卵数量很多,每日排卵约24万个,但大部分都会随粪便排出体外。肠道中的蛔虫一般有数十条,严重的上千条。寄生的蛔虫会分去一部分营养,还会影响肠道蠕动,感染蛔虫会出现一些症状:营养不良、失眠、磨牙等,这么多的蛔虫在身体之中,不影响身体是不可能的。
还记得小时候,应对蛔虫病常见的驱虫药有甲苯咪唑、阿苯达唑等等,以前在还有一种常见的药物“宝塔糖”,咱们大部分都吃过的,这个是之前处理蛔虫的药物。
宝塔糖可以麻痹蛔虫,服用之后,蛔虫就没办法附着在肠壁了,而是随着肠蠕动,跟粪便一起排出体外。随着蛔虫感染率的降低,需要用到宝塔糖等药物的时候就少了很多,不过,宝塔糖如今似乎彻底离开了我们的视线。
后来,驱虫措施和健康教育开始普及,政府加强公共设施建设,比如修缮整洁的公厕;宣传卫生知识,鼓励民众搞好卫生,如管理日用水源、清理粪便等等。
同时,在生活水平提高和卫生教育的普及下,老百姓的卫生意识日益提高,大大减少了蛔虫入体的可能性。得益于这些原因,我国人民感染蛔虫病的比例越来越低,很多人都不知道感染蛔虫病是什么情况。
本文图片素材都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