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已近,很多地区的气温已降至零下好几度,还没有穿秋裤的、不打算穿秋裤的,怕是已经扛不住了的,反正我已经穿秋(mian)裤了,这么冷的天,宝宝的抗冻能力就更别提了。
昨天有位妈妈抱着宝宝找我咨询,进门第一话,问的就是:“快快快,快帮我看看,我家二宝,耳朵怎么了?”宝宝耳朵局部红肿,还老抓挠,原来是宝宝长冻疮了。
为了避免以上类似情况发生在自己宝宝身上,影响整个冬季孩子的情绪,只要头年冻疮了,来年冬天原部位复发的可能性很大。下面我就和大家讨论一下关冻疮的相关问题,防患于未然嘛。
1.下什么是冻疮
冻疮是一种与天气有关,且在气温骤降情况下,一般在0℃以下,因冷空气侵袭而导致我们人体末梢部位,四肢毛细血管血液循环不畅,从而出现我们肢体局限性、淤血性、炎症性的一种皮肤病,多见于北方。
2.发病病因及发病机制有哪些呢?
由于四肢及头面部皮肤长期暴露于干燥、寒冷的外界环境中,而这些部位皮下脂肪分布略薄弱、血管分布相对较少,很容易导致,皮肤血管痉挛收缩,引起细胞损伤,诱发细胞粘膜渗透性增强,从而使血浆进入组织间隙,后而引发本疾病的发生。
同时像婴幼儿神经系统发育较不完善,对终端末梢血液的支配较差,1岁下婴幼儿又经常被抱在襁褓中,缺乏运动,所以一定要避免宝宝出现手脚出汗,冷乎热,营养不良、贫血、等疾病的发生,及鞋袜穿的过紧的情况发生,因为这些均可增加本病的发病率。
3.临床表现有哪些,
如何判断就是冻疮呢?
本疾病容易发生在初冬、早春、季节交替的季节。各年龄人群均可以发生,但多见于我们儿童、青年女性或末梢循环不良者。最易好发于肢体末端及暴露的地方:如耳朵、面部、双手及足部指尖的部位。
皮肤损伤后为多见于局限性水肿性紫红色斑块或结节,用棉签按下会褪色,界限清楚。
严重皮肤损伤:表面多见于水泡,破溃后还会形成溃疡。患者会有瘙痒感和肿胀感,瘙痒受热后加剧,油溃疡者自觉疼痛。
本病多半冬季发病,来年气温升高,即可自愈,但来年容易复发。所以智者一定要防患于未然!
4.冻疮的治疗方法
①.外用药物治疗:
常以消炎、消肿、促进血液循环为原则。未有溃疡面的可用维生素E软膏或冻疮膏等;
若已经有明显皮肤组织损伤,我们可以采用针对皮肤表面金黄色葡萄球菌效果较好的软膏进行使用:如红霉素软膏等,经济实用。也可用氦氖激光进行物理治疗。
②.系统治疗:
可服用想硝苯地平、烟酸,山莨菪碱等这些扩张血管的药物,只适合严重的冻疮,一般2岁以下的宝宝慎用。(口服用药,一定先咨询儿科医生)。
5.膳食指导
①.3岁前的婴幼儿每天保证充足的母乳或-ml配方奶粉的量,增强婴幼儿免疫力。
②.已经添加辅食的婴幼儿,适当增加白肉类如虾、鸡肉、鱼等的摄入次数,7个月婴幼儿推荐1次/周,1岁以上1-2次/周。
③.蔬菜水果:可选择富含维生素C较高的食材,如彩椒、猕猴桃、冬枣等。
6.冻疮的预防方法
①.天气无常,提前做好防暖措施:譬如在还没有供暖之前,北方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