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院综合科丛明华副主任医师介绍,癌症患者营养不良会在细胞水平、生理水平、心理水平等多个方面带来消极影响。
营养不良加重了癌症患者应激性溃疡的风险,削弱了机体的抗感染能力,消瘦、严重营养不良的癌症患者更容易发生感染。营养不良的患者胃肠道的吸收能力相对较差,术后伤口的愈合也会延迟。
由于营养不良,全身重要器官的功能都会有所下降,接受化疗患者的消化道反应更大,还更容易出现骨髓抑制等表现,而对于放疗患者,营养不良更容易导致重度黏膜炎。同时,这些问题或多或少还会给患者带来一些心理问题,从而出现焦虑、抑郁等表现。
丛主任表示:“癌症是所有慢病中发生营养不良比例最高的疾病。”究其根本,代谢异常是营养不良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肿瘤细胞会严重影响机体的代谢,其快速增殖造成的最重要的代谢异常是糖代谢异常。
葡萄糖是人体最主要的能量来源,正常人体摄取葡萄糖的主要来源是主食。肿瘤细胞利用葡萄糖的能力要远远超过正常细胞,大量葡萄糖被肿瘤细胞夺走,在肿瘤细胞内转化为脂肪酸,为肿瘤细胞增殖提供基础。
因此,丛主任强调:“葡萄糖对肿瘤细胞更有利,要少吃富含精制糖的甜品。”但并不是说不能吃主食,精制糖快速升高血糖,肿瘤细胞快速吸收;而主食需要一定消化吸收过程,升高血糖会慢一些,避免了肿瘤细胞快速吸收。
除了肿瘤细胞导致的代谢异常影响人体营养的正常吸收,手术、化疗、放疗都会不同程度地造成机体的代谢损伤,会加重或诱发营养不良。心理社会因素、患者营养误区等因素也是造成癌症患者营养不良的原因。
利用饮食预防和治疗疾病,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周代,我国就已有了“食医”。唐代名医孙思邈说:“为医者,当须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说明了食疗的重要性。饮食疗法对于肿瘤病人来说,意义更为重大,它不仅有利于缓解癌症病人的临床症状,而且有利于癌症病人的康复。癌症病人运用饮食疗法,应把握好以下三个基本原则。
强调均衡营养,注重扶正补虚
癌症病人“内虚”是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因虚而致癌,因癌而致虚,虚中夹实,以虚为本。食疗的目的是保证癌症病人有足够的营养补充,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促进病人的康复,应以扶正补虚为总原则。
故《内经》说:“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在扶正补虚的总则指导下,对癌症病人的食疗应做到营养化、多样化、均衡化。正如《内经》所云:“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失之偏颇,则有害无益。
熟谙性味归属,强调辨证施食
癌症与其他疾病一样,病人都有阴阳偏胜、寒热虚实之不同。食物也有寒热温凉、辛甘苦酸咸四气五味之别。热证宜寒凉,寒证宜温热;五味入口,各有所归,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苦入心,酸入肝。
临床上,食疗必须符合辨证施治原则,要因病而异,因人而异,不能千篇一律。如辨证为毒热壅盛、邪火内炽之证,患者症见热象,就不能投以温热性的食物补品,如桂圆、荔枝大虾等,而应给予有清热解毒作用的蔬菜、食品,如蕺菜(鱼腥草)、马齿苋、荠菜、芦笋等。
再如放疗期间或以后,由于热毒伤阴,症见口干咽燥,舌苔光剥,脉细数,应多食甘寒养阴生津之品,如茅根汁、荸荠汁、辛辣、烟酒等刺激物。
选择抗癌食品,力求有针对性
药食同源,部分食品兼具食疗抗癌作用,可有针对性地选择应用。对消化系肿瘤有益的食物有韭菜、莼菜、卷心菜、墨菜、百合、刀豆等。其中刀豆味甘、性温,具有温中下气、补肾健脾的功能,民间用其配丁香、柿蒂治疗食管癌、胃癌、肝癌等;实验已证实其对致癌病毒引起的小鼠移植性肿瘤有抑制作用。日常生活中的食物如大蒜、豆制品、绿茶等,也都是抗癌良药。
近代的一些研究表明,许多食物对防治癌症有良益。如鹅血对肺、胃、淋巴、鼻咽等恶性肿瘤能改善症状,升高白细胞,现已研制成片剂;薏苡仁含有薏苡仁脂,对癌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临床常用于肺癌、肠癌、宫颈癌、绒毛膜上皮癌等;绿豆配甘草与化疗药同用,有清凉解毒而降低副作用的功效;
昆布、海藻、紫菜治疗甲状腺、颈部肿瘤及肺部肿瘤能软坚散结;香蕈、莼菜、桂圆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免疫力和治疗作用;白扁豆可提高鼻咽癌病人淋巴细胞转化率;从刺参中提取的海参多糖能抑制乳癌细胞DNA,且有保护肝功能作用。此外,尚有较多品种如无花果、地耳、燕窝、蕺菜等,都有抗癌效果。
痛过对癌症患者饮食原则的大致了解后,我们就可以自己随心制定癌症患者食疗菜谱了。希望患者们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饮食菜谱,做好日常的的饮食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