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营养不良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流涎是一种常见的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会导
TUhjnbcbe - 2025/1/13 1:37:00
首席权威白癜风专家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792/

导语:流涎是一种常见的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有研究报道表明发生率高达84%。帕金森病患者的流涎症状主要表现为患者口腔内唾液积聚增多、溢出口腔,甚至滴落在患者的下巴、衣物、地面。流涎可导致一些健康问题,如口周皮炎、口腔卫生环境变差、口臭、口腔内隐性细菌数量增加、进食困难和说话困难,以及唾液吸入导致的呼吸道感染率增加等。

01了解帕金森病流涎的发生机制,唾液清除依赖于复杂的肌肉协调机制

1、唾液分泌增多

口腔中的主要唾液腺是腮腺,下颌下和舌下腺。腮腺是最大的唾液腺,分泌的唾液最多,其分泌运动功能由副交感神经系统通过由听神经节产生的节后副交感神经纤维控制。节前副交感神经元位于脑干的下涎核,并通过舌咽神经及其分支到达耳神经节。

根据前文所述的帕金森病的病理分期,疾病早期即可出现肠和外周自主神经系统的病理学改变。因此,关于帕金森病流涎的原因,最初的假设是由于帕金森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导致唾液分泌增多,然而一系列帕金森流涎患者的唾液定量分析研究表明。

与普通帕金森病患者相比,帕金森病流涎患者的唾液分泌量并不增多,反而减少。对于唾液减少的原因,可能的解释是多巴胺缺乏,一些在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模型中进行的研究表明,多巴胺可调节唾液分泌,激活中枢和外周神经中的多巴胺受体的可致唾液分泌增多。

实验发现纹状体、苍白球或其输出通路(中脑外侧网状结构)的损伤或病变,可显著减少唾液分泌,这也支持多巴胺调节唾液分泌的观点。帕金森病患者中60%以上存在口干症状,而存在口干症状的帕金森病患者中约30%可同时合并流涎,这似乎更加支持流涎与唾液量增多无关的说法。

2、唾液清除障碍

随着越来越多研究反驳了唾液分泌增多导致帕金森病流涎的假说,唾液清除障碍似乎成为帕金森病流涎的主要可能机制。唾液的清除依赖于复杂的肌肉协调机制来启动吞咽反射从而解决口腔中不断产生的唾液。

吞咽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自主的口腔吞咽阶段,非自主的咽喉阶段和食道阶段。正常人每日唾液分泌量达1-1.5L,几乎都吞咽进入消化道,当合并有吞咽障碍(包括吞咽频率减少和吞咽机制受损)时,使口腔中唾液的正常清除机制受损,唾液无法正常咽下进入消化道,而在口腔内积聚过多可造成流涎。

3、口面肌运动迟缓

口腔的吞咽过程是由口面部肌肉综合作用完成。晚期帕金森病患者的最大舌头压力低于早中期帕金森病患者,早中期帕金森病患者的口咽通过时间明显短于晚期组,口咽部的通过时间与舌运动速度呈负相关。这项研究提示了帕金森病程中存在口咽部运动迟缓和舌头肌肉控制不良。

舌运动是口腔期吞咽活动的主要动力之一,舌头运动不协调无法配合正常的口腔吞咽活动,使口腔清除唾液的机制受损,清除效率下降,进一步导致了流涎。使用改良钡剂吞咽和视频透视,同时对流涎进行评估,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均出现口腔期吞咽过程改变(食团推进不良和食物残留在舌部),流涎量表评分与吞咽困难程度呈正相关。

发生帕金森病之前,大脑能够在不使用注意力系统的情况下处理唾液。而当多巴胺耗竭开始影响纹状体系统时,对唾液的控制处理功能减退,则需要注意系统的加入进行代偿,而如果将注意力系统重新分布在一些需要注意力的任务(如语言任务)时,则安排在控制口腔中唾液积聚从而起到防止流涎作用的注意力会减少,吞咽次数因此减少而流涎增加,认知能力下降则可能进一步导致流涎的存在。

4、张口导致唾液溢出

帕金森病患者因面肌僵硬和运动迟缓,往往容易出现及不自主的张口姿势。随着病程进展,晚期甚至可以出现嘴部无法自主闭合,部分病人因鼻呼吸功能差也会出现导致张口呼吸。通过对帕金森病患者的电生理评估发现,流涎的帕金森病患者比非流涎帕金森病患者更常出现张口状态。

这导致口腔对唾液的储存能力下降,积累的唾液易于从嘴唇流出。当不自主的张口合并有躯体异常姿势如头低垂、躯体弯腰和前倾时,由于重力的作用,导致流涎发生的频率和严重程度进一步增加。

5、咽喉肌运动障碍导致吞咽障碍

对帕金森病流涎进行吞咽钡餐实验发现,94%的流涎帕金森病患者的咽喉阶段的吞咽活动出现异常,94%的帕金森病流涎患者表现出在会厌食物残留,88%则表现出梨状隐窝食物残留,这使得吞咽的效率大大降低,增加了无效吞咽的次数,引起食物和唾液在口腔的异常积聚,导致流涎。帕金森病患者咽部肌肉僵硬导致吞咽困难可造成流涎。

临床上观察到流涎的帕金森病患者通常还伴有不同程度的构音障碍,一项队列研究表明流涎帕金森病患者的构音障碍发生率明显高于非流涎帕金森病患者,构音障碍与流涎的发生相关。发声训练对于帕金森病流涎也有一定改善,这也提示了参与发声的咽喉部肌肉在流涎的发生机制中起到一定作用。

02药物治疗帕金森病患者的流涎,抗胆碱能药物可控制帕金森病的震颤

由于唾液分泌主要由副交感神经纤维介导,阻断胆碱能毒蕈碱受体的抗胆碱能药物可能有助于治疗帕金森病患者的流涎。抗胆碱能药物最初通常用于治疗脑瘫患者的流涎。盐酸苯海索是一种抗胆碱能化合物,通常用于控制帕金森病的震颤。

口干是服用这种药物的帕金森病患者的一种极其常见的副作用,临床上使用苯海索的病人少有发生流涎的主诉,故可用于对帕金森病的流涎短期治疗。然而,抗胆碱能药物由于其存在全身性副作用,如视力模糊、便秘、尿潴留、心动过速和思维混乱等,常常不适用于老年帕金森病患者,不建议常规应用与流涎的治疗。

尽管证据不足,可以考虑局部使用抗胆碱药(例如舌下阿托品滴眼液、异丙托溴铵喷剂),其副作用较小、安全性高。在一项小样本量实验中,罗替戈汀透皮贴剂作为一种非麦角碱类多巴胺激动剂,在帕金森病流涎的治疗方面也展现了较好的效果。

这可能与其对大脑皮层和皮层下核中表达的不同类型的多巴胺能D3和D2受体的作用有关,但它对晚期帕金森病病人的流涎疗效较弱。甲磺酸二氢麦角碱作为一种α-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已被证实对于帕金森病患者的流涎症状有显著改善作用。

结语:从心理社会角度来看,流涎的帕金森病患者更容易出现社交尴尬,使患者回避社交,并由此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流涎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增加了看护人员的护理负担。流涎并不是帕金森病特有的临床症状,它亦可发生于包括神经肌肉疾病如重症肌无力、肌萎缩性侧索硬化和眼咽型肌营养不良、其他神经退行性疾病如多系统萎缩、进行性核上性麻痹、路易体痴呆和皮质基底变性以及脑血管疾病等神经系统疾病。

1
查看完整版本: 流涎是一种常见的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会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