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80多岁的男性,4年前意外跌倒、身体功能开始逐步退化。今年初更因下背痛看遍诊所、医院却未获得缓解,渐渐地因怕痛、完全不想走路,体重也跟着减轻、抑郁,家人带他就医住院期间还曾引发感染。这位患者极可能患有肌少症,初期肌肉量下降,却未能立即找出原因、加以改善,时间久了如滚雪球般,身体功能愈来愈差。还好经过营养补充、复健、心理治疗等,才又恢复健康。
时至今日,与高龄相关的疾病也愈来愈受到重视,肌少症就是近年来最热门的高龄议题。肌少症简单来说就是骨骼肌的流失。骨骼肌除了动作,也是身体储存蛋白质的地方,当人体遇到压力或饥饿时,身体会将骨骼肌的蛋白质转为能量,提供身体继续运作,角色十分重要。
一、如何分辨是肌少症或是正常的老化?3指标定义肌少症
一般人多以为年纪大了、体力差或出现失能问题是正常的,虽然年纪大是退化的因素之一,但并不代表就一定会失能,例如一名70岁老人原本无病痛且走路各方面均正常,隔年却突然出现走路变慢或生活功能需他人协助等现象,这可能就不是单纯年纪老化所引起,最好的方式是了解是否有其他疾病等原因,若排除疾病等因素,才能说只是单纯老化引起。
根据统计,50岁以后每年肌肉量会减少1%~2%,年纪愈大,肌肉力量、肌肉量等虽会逐渐降低,但若降达一定数值,要高度怀疑已是肌少症。年时欧洲肌少症联盟召集专家开会,订出3项重要指标,包括肌肉量减少、肌肉力量减少、身体表现减少。此定义出现后,各国也积极投入研究,制定出符合自己族群的标准。
以亚洲标准来说,肌肉量的数值定义是四肢骨骼肌的肌肉重量(左上肢、右上肢、左下肢、右下肢)除以身高(单位:米)的平方,不过这个数值无法直接靠仪器测量得出,而是需透过双能量X光吸收仪DXA或身体阻抗仪BIA测量得知四肢骨骼肌的肌肉量,再除以身高(单位:米)的平方得出数值。以BIA检测为例,男性小于7.0千克/米;女性小于5.0千克/米,则视为异常。
而肌肉力量则可透过握力器检测,一般男性小于26千克,女性小于18千克,则为异常;身体表现则是检测患者的走路速度来评估,通常会请测试者以正常速度走5米,取平均值来测量,一般小于0.8米/秒为异常。经过检测若发现肌肉量符合指标定义,另两项不符合,则可称为肌少症前期;若肌肉量减少且伴随肌肉力量降低或身体表现差,则称为肌少症;3项指标都符合则属于严重肌少症。
二、肌少症原因多
肌少症是骨骼肌肉量减少、肌肉功能下降的现象,且可能造成日后各种失能、甚至必须住院,与死亡率上升也有密切的关系。年纪愈大愈容易有肌少症,其主要的症状包括老人家感觉没有力气、活力变差、走路速度慢,久而久之,还可能伴随其他疾病。
而肌少症并非单一因素所引发,除了年纪大肌肉量减低外,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心脏病等多重疾病,抑郁、老人独居、营养不良等都有可能引发。此外,生活型态偏向不爱动的老人,或是老人家身体质量指数偏低、较瘦,也比较容易有肌少症。
此外,骨质疏松症与肌少症息息相关,都有可能引起进一步的失能问题,例如骨松患者一旦跌倒就容易骨折,以致需长时间卧床,很容易让老人家失能、甚至死亡风险跟着增加,与肌少症一样亟需重视。
骨质疏松症和肌少症部分原因相似(例如和基因、激素有关),但以肌少症来说,是否可以使用激素疗法治疗肌少症目前尚无定论,因此,不论是肌少症或骨松,最好的预防方法就是从年轻开始养成规律运动的好习惯,并保持饮食营养均衡,以保有足够的肌肉量及肌力。
因此,老人家如果因为体重过重需要减重来改善慢性疾病问题,最好要由医师评估、透过营养师、复健医师或治疗师等咨商来达到减重目标,千万不要乱节食,因为错误的节食方式可能导致营养不良、甚至减掉骨质或肌肉。
三、老年人该如何预防肌少症?
很多人总认为老年人不必然就一定体力差,虽然随着年纪愈大,肌肉量及肌肉功能会逐渐下降,但下降到某种程度,可能产生所谓的肌少症,若能及早运动及适度补充营养,是可以改善的。
1、补充蛋白质,质与量兼具
营养不良是造成老人家罹患肌少症的原因之一,因此,营养补充很重要,尤其要补充足够的蛋白质。根据欧洲临床营养和代谢学会的建议,老人每天每公斤体重应补充1~1.5克的蛋白质(例如体重50公斤长者,每天应补充50~75克的蛋白质),其中白氨酸尤其重要,白氨酸能够增进蛋白质的生成和减少蛋白质被分解,食物中如大豆、鱼肉、牛肉、小麦、胚芽等,富含白氨酸,均是优质蛋白质来源。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量的补充,也要重视质。在补充蛋白质时,建议每天蛋白质的量应均匀分布于三餐,如果一餐补充的蛋白质、下一餐没有,效果仍大打折扣。
2、维生素D的补充
蛋白质以外,维生素D对于骨骼肌肉的重要性常被人忽略,但是近年越来越多的实证医学证实,维生素D是另一个可以预防肌少症的方式,民众可藉由日晒、饮食(例如蛋黄、海鱼、肝及加钙牛奶)或是补充剂,每日摄入约~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
3、抗阻力运动
运动是避免肌少症的重要方法之一,除了每周3次的有氧运动、快走等之外,每周最好要有2次抗阻力运动及柔软度运动。抗阻力运动主要是负重做肌力训练,例如举哑铃或到健身房训练,另外,也可配合弹力带运动,弹力带是一种具有伸缩能力的材质的运动器材,具有提供阻力、加强肌力的功效,也是一种复健辅助器材,重点是要让身体每个肌群都能运动到,效果更好。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
吃B族维生素,就会有精神了吗?什么时候吃最好?真相来了
蚊子吸血时不能拍打,触角会留在皮肤里,还会传播疾病?真相来了
耳朵、皮肤痒,是血糖超标的信号吗?医生一文告诉您答案
老年人慢跑可改善4大生理功能!如何正确慢跑?医生:牢记4个要点
关节退化变形,靠“弹膝荡手”可以复原?真相如何?医生一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