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第十六届国际营养大会提出公共营养是以人群营养状况为基础,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营养问题的措施,它阐述人群或社区的营养问题,以及造成和决定这些营养问题的条件。与临床营养相比,其工作重点是从个体水平转向群体水平,从微观营养研究转向广泛的宏观研究,如营养不良的消除策略,政策与措施等。
其四大特点是实践性,宏观性,社会性,多学科性
二战期间,美国政府为了保障是并不的营养缺乏病而建立起来的战时食物配给制度,调整食物结构政策以及战时预防营养缺乏的社会性措施为公共营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随后在世界卫生和粮农组织的努力下,公共营养学应运而生。
《黄帝内经素问》就提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膳食理论。年首次发表了中国营养状况报告。抗战期间老一辈编著了《实用营养学》。公共营养事业快速发展是从80年代开始的,年10-19日在南京召开了首届公共营养专题研讨会,同年成立了中国营养学会公共营养专业组,94年升级为二级学会,成立了中国营养学会公共营养委员会,同年在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公共营养研究室。年中华医学会提出了历史上第一个营养素供给量建议,55年开始制定“每日膳食中营养素供给量”年正式公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年出版了《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进行了四次全国营养调查。
公共营养的目的旨在阐述人群基础上的膳食及营养问题,并解释这些问题的程度,影响因素,结果以及如何制定政策,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主要工作内容包括6方面: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和居民膳食指南的制定,年10月出版了《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ChineseDRIs》成为公共营养不可或缺的基础。膳食结构是指膳食中各类食物的数量及其在膳食中所占的比重,设计了“中国居民膳食宝塔”通俗易懂便于实践;营养配餐与食谱编制,营养调查与评价,营养教育,食物与营养的政策和法规。
目前世界范围内,就拥有营养不良人口的绝对数量来说,我国是最多的几个国家之一,就结构来看,营养素摄入不足与营养结构失调两类问题同时存在,既存在着发展中国家由于贫困造成的问题,又存在着一些发达国家由于富裕而带来的新问题。营养不良与经济发展互相阻碍。物质财富的增长只不过是人类谋求发展的手段,而不是目的,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营养与健康是人的全面发展最基本的要求。
美国农业部调查指出,采取正确的营养教育和营养措施能使许多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幅度降低。近年来美日儿童身高增长等主要是发展了公共营养改善项目的缘故。营养不良会导致贫困增加,对人口素质影响主要体现在6大方面:1体力不足,劳动嗯能够力降低。2智力受损,受教育能力低下,创新能力不足。3营养不良与传染病互为因果。4营养不良是许多慢性病的潜在因素。5营养不良会世代相传,形成恶性循环。6余贫困护卫因果。
营养对经济带来的效益或损失时潜在的,不可见的,根据PROFILES模型做的保守估计,中国每年因碘缺乏给国家造成的损失是1.6亿美元损失,贫血1.06亿,因儿童发育迟缓估计损失0.96亿,此外每年32万婴儿以及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与营养因素有关。正如诺贝尔奖金获得者AmartyeSen所说,健康是人类生活体现价值的基本潜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