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营养不良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贺龙抱着3个月大的女儿打仗,一路杀出重围
TUhjnbcbe - 2024/10/11 16:33:00
北京治白癜风去哪家医院好 https://m.39.net/disease/a_l2tiyyl.html

湖南桑植地处武陵山北麓,与鄂西山地相接,就地缘上来说,是一个群山雄峙的边地。在古代,这里曾是西南夷的地盘,到现在,更准确地的说法是少数民族聚居地。

在当地一万多个山头中,居住着二十八个少数民族,他们在这里顽强生存着,且形成了独特的风俗与文化。受其影响,在历史的长河中,桑植涌现了不少忠勇之士。在近代,这里更因一个人而出名,他就是贺龙。

三月的湖南桑植,漫山遍野都是嫩黄色的桑芽,正是一片春意盎然。而在一百多年前的三月里,在一片新绿吐蕊的时候,贺龙出生了。

贺龙元帅

当今的人们对贺龙的印象,或许是南昌起义中的威武将军,亦或是抗日战场上的勇猛统帅。事实上不只是这些,还有一些故事,听起来并不波澜壮阔,甚至有些辛酸,却也折射出一代名帅的情义人生。

据说,在桑植一直保留着一种习俗,那就是如果本地人死在了外乡,一定要把尸体背回来,另外还要把魂也叫回来,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赶尸”。与之相对应的是当地另一个习俗,如果某个人被朝廷判处斩刑,头不能落地,要在砍头的一瞬间用布接住。

在贺家的祖上,就发生过一件这样的事情,因为反抗昏庸的朝廷,官府把贺家的一位先人抓了起来,并判处斩立决。最后,是一位老妇人去刑场兜的头颅。她撩起衣服的下摆,在砍头的一瞬间接住了亲人的头颅,然后抱着头颅面不改色地扬长而去。

网络配图

壮哉,自古皆云“燕赵之地多慷慨悲歌之士”,岂不闻荆楚之地,纵使一妇人也有如此胆魄,何况男儿。

可见,桑植的人们,自古以来其身体里就流淌着一股悍勇之血,他们敢于斗争,不怕牺牲。正是在这样的风气沁润下,塑造出了一位伟大的人民元帅。十二岁那年,贺龙就跟着在哥老会当小首领的姐夫去赶马。

一年的磨砺让贺龙练就一身精壮的体魄,也练就了一番胆识。二十岁那年,贺龙和21个志士一起,带着两把菜刀,砍了的芭茅溪盐局的税卡,夺取十三把毛瑟枪,把囤积的盐分给了百姓,就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贺龙

十一年后,已经是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军长的贺龙,作为南昌起义总指挥,打响了土地革命战争的第一枪。

但此次起义失败了,战士们情绪很低落,毛主席在“三湾改编”的人会场上对大家说:“当年贺龙用两把菜刀闹革命,现在当军长。我们现在不止两把菜刀,还怕干不起来吗?”战士们的热情被鼓舞了起来,贺龙也成为了大家坚定斗志和不屈斗争的一个精神图腾。

在此后,贺龙一直在湘鄂边区打游击战,恰是在此时,贺龙遇到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女人——蹇先任。蹇先任是湖南慈利县人,与贺龙不同的是,蹇先任是一个富商家庭的千金,也是一个知识分子。

十八岁那年,蹇先任来到长沙师范学校学习,并在此成为一名共产党员。“马日事变”发生后,蹇先任被转移到了湘鄂西革命根据地。于是,两条平行的人生轨迹在湘鄂边区碰到了一起。

前排右一为贺龙,前排左三为蹇先任

贺龙很快就被这个新来的姑娘吸引了,在贺龙的眼里,她知书达理、冷静沉着、心思敏锐,是一个难得的好姑娘。贺龙动心了,尽管他已经离过婚了,但他生性爽朗,并不会因此就羞于表达。

倒是蹇先任,她被突如其来的求亲搞得不知所措,她觉得自己是个普通干部,而贺龙是高级干部,无论如何两人是不般配的,于是就两次拒绝了贺龙的示爱。

但贺龙并不打算放弃,他甚至还因此下定决心改掉自己的一些坏毛病,并再次公开向蹇先任求婚。这一次,被贺龙的真诚打动的蹇先任点头了。于是,年的金秋时节,贺龙和蹇先任在根据地同志的祝福下,结下一世情缘。

一年后,蹇先任为贺龙生下了第一个孩子,也是一个女孩,他们叫这个孩子“红红”,意思是父母都是红军。不过,由于贺龙很快就带兵去了洪湖,与红六军开辟洪湖根据地,而蹇先任要照顾孩子,只能留在湘西。

蹇先任

之后,一个叛徒出卖了根据地的同志,慈利县团防局出动兵力,要捉拿贺龙的妻子蹇先任。

危急时刻,蹇先任带着孩子转移到了深山老林中。那可是隆冬时节啊,大雪将整座山都遮盖了起来,即使是大人都冻得嘴唇发紫,何况是一个小孩。

很快,红红就发烧了,但山上根本就没有药品。两天两夜后,红红便再也没有了呼吸。蹇先任强忍着悲痛,苦苦坚持到敌人退却,然后才踏上了寻找丈夫的漫漫艰辛道路。

蹇先任下一次见到贺龙,已经是年的夏天了,她在大庸找到了红军,见到了盼了四年的丈夫。相视无言,只是泪飞如雨,聊以酬衷苦。但不管怎么说,至少夫妻团聚了,生活就还有希望。

贺龙

第二年,蹇先任又怀孕了,她在老家桑植生下了这个孩子,这次还是一个女孩,似乎是老天爷也不忍看这样的人间的悲剧,要补偿给他们一个千金。当孩子出生的消息传到前线,正在指挥打仗的贺龙非常高兴,但贺龙不怎么会给孩子起名字,于是就问一旁的萧克。

当时,红军正取得了十万坪战役和忠堡战役的胜利,萧克略加思索,就说:“这孩子是在捷报频传的时候出生的,就叫捷生吧。”

贺龙一听,对这个名字欢喜的不得了,当即说:“好,就叫这个名字!”

等到战事稍微有所缓解,贺龙抽出空来,去看望蹇先任母子。当孩子抱在怀里的时候,贺龙显得是那样的高兴。但很快,贺龙就不得不面对一个难题。孩子刚出生,蹇先任的身体也很虚弱,但这时部队要转移,孩子怎么办?

贺龙

按照红军的规矩,新生儿是不能随军的,只能寄养。但是,已经失去了一个女儿的贺龙割舍不下,也放心不下。

想来想去,贺龙给上级打了一个申请,要求带着孩子一起走。中央考虑到实际情况,最终答应了贺龙的请求。于是,还没有满月的贺捷生成为了红军队伍的一员,被称为是“最小的红军”。然而,带着一个没有满月的孩子行军打仗,必然是麻烦而危险的。

长征的第一天就是抢渡澧水,蹇先任用一条布带把孩子绑在怀里,跟着部队急行军一百二十里,然后乘坐一条小船过河。

船到河中间的时候,遭遇了敌机扫射,在漫天的爆炸声中,小船来回晃荡,似乎随时就要倾覆。危急时刻,蹇先任只能死死抱住不停哭喊的孩子,然后用身体抵住船帮。

在大家的努力下,船最终是到岸了,但等到蹇先任打开襁褓,发现孩子的身上已经糊满了屎尿,连哭声都沙哑了。心疼不已的蹇先任赶紧给孩子洗澡、喂奶、清洗尿布。

蹇先任照看贺捷生

好不容易扛过了澧水的苦难,但在经过乌蒙山时,危机又一次到来,小捷生发烧了。这次蹇先任急得一头大汗,她生怕小捷生也像红红一样夭折。

但好在这个时候,蹇先任身边多的是战友,一个老人告诉她,把蛋清和灶心灰混合起来,抹在孩子的肚脐眼上,或许能救命。

在这种情况下,哪怕觉得这办法不科学,蹇先任也不得不试一下。但神奇的是,这个土办法还真有用,小捷生的烧很快就退了。

不过,尽管孩子的病好了,一直为孩子操心劳累的蹇先任却坚持不住了,她的身体已经虚弱到了极点。没办法,蹇先任只好把孩子交给了贺龙。

贺龙当时在前锋部队,干的是冲锋陷阵的工作,是十分危险的,但这种情况下,他们也没有别的办法。

贺龙元帅前线指挥

贺龙在接过孩子后,用一根带子将孩子连同襁褓绑到了腰上,在反复确认安全后,才翻身马背,带着战士们继续前进。这一幕对大家来说再熟悉不过了,当年赵子龙在当阳长坂坡,就是怀抱阿斗,杀了个七进七出。

没想到,这一幕竟然在土地革命战争中重现了,而赵子龙是蜀汉虎将,贺龙也是我们红军当之无愧的名帅!

在突围的时候,由于敌人的火力很猛,战士们的伤亡很大。为了鼓舞士气,贺龙身先士卒,带着将士们一起冲锋。这一仗打得很激烈,贺龙杀的兴起,眼里只有敌人,手上不停扣动扳机。却不曾想,等到他突出重围的时候,低头一看,孩子没了。

贺龙当时就愣住了,一瞬间汗都从额头冒出来了。来不及多想,贺龙再次反身杀了回去,顺着原来的路线一路寻觅。

找了好半天,贺龙才看见远处的草丛里,一个老乡抱着一个孩子,正在不停地抚慰。贺龙赶上去一看,正是自己的女儿。一问才知道,刚才这位老乡在草丛看到了孩子,看见身上裹着红军的衣服,知道是红军战士的孩子,就把孩子抱了起来,一直在等人来找。贺龙这才长出一口气,对着老乡一个劲地道谢。

这件事以后,孩子又被交给了蹇先任照顾,而蹇先任找来了一个背篓,把孩子装在背篓里,背着她继续行军。往后的长征还有很多困难,这对于只有几个月大的小捷生都是生死考验。

蹇先任(右)

一次过封锁线的时候,为了防止孩子在行军中哭闹,从而暴露目标,蹇先任只好用衣服把孩子的脑袋裹起来。

然而,等到部队抵达安全地带,蹇先任却发现小捷生的脸都变成了绛紫色,甚至没了动静。

蹇先任当时就吓坏了,不停地拍打孩子,好在不久后孩子就苏醒了过来。再者,过玉龙雪山的时候,在严酷的寒风中,蹇先任是拽着驼伤员的骡子的尾巴一步步翻越茫茫雪山的。等到翻越了雪山,孩子又没了动静,她赶紧掐了孩子一下,孩子哭了,她也跟着哭了。

蹇先任(右一)、贺捷生(右二)与贺捷生阿姨蹇先佛(左一)合影

年的10月,红军三大主力成功在甘肃会宁会师,周恩来从保安赶来迎接部队,他还带来了人民剧社,要为部队办慰问演出。

当时,周总理从蹇先任的手中接过小捷生,然后高声说:“贺龙总指挥正在前线指挥作战,不能参加这个联欢晚会,派了这个小龙女当代表观看演出,大家欢迎!”

在一片笑声中,红军伟大的长征结束了,而蹇先任的心里五味杂陈。对她而言,这段历程有着不一样的意义,一时间让她不知道该哭还是该笑。

但即便到了延安,对于小捷生来说,还不是磨难的结束。很快人们就发现,这孩子已经一岁多了,但还不会走路。

贺捷生和母亲蹇先任

按理来说,十个月的孩子就会走路了,但小捷生的腿却软的像面条一样。提到这个,蹇先任就忍不住了,她哭着说:“这孩子从小跟着大人,两小腿没有力气,直不起来。”

一时间,在场的同志也都十分难过,纷纷来安慰蹇先任。随后,大家更是集体伸出援手,给孩子送羊奶、猪肉,好让小捷生早些茁壮成长。林伯渠在知道了这件事后,还花钱买了一只奶羊送给蹇先任。慢慢地,在大家的照顾下,小捷生的脸上终于有了血色。

林伯渠

然而,贺龙在感激大家的同时,也在想着:难道这个孩子就只能待在部队里,让部队照顾一辈子吗?革命还没有成功,我不能一直带着她打仗。

想来想去,贺龙还是决定,把孩子托付给别人来抚养。蹇先任虽然不舍得,但她一方面身体也很虚弱,没有足够的精力,一方面她自己也有工作要做。蹇先任并没有太多的选择,只能同意把孩子托付出去。

于是,贺龙就派人把孩子送回了湖南老家,拜托给秦光远和瞿玉屏这两位老部下,并告诉他们:“乱世岁月,如遇不测,捷生可以改姓,但不可改名。”

就这样,贺捷生回到了桑植老家,生活在瞿玉屏家中。不过,桑植地处湘西,当时还比较贫穷落后,而瞿玉屏夫妇也是革命人士,经常需要外出,小捷生也就没人管了。自从懂事起,小捷生就自己照顾自己,砍柴、烧水、做饭,样样都干。

贺捷生在湘西留影

因为她先天营养不良,发育不是很好,显得很是瘦弱。再加上没有家人,也没有朋友,小捷生养成了比较孤僻的性格,变得沉默寡言。以至于邻居和她说话的时候,小捷生都只会点头、摇头。

年,在一次日军轰炸中,瞿玉屏不幸被炸伤。等到瞿玉屏被抬回老家的时候,他已经奄奄一息。在临终前,瞿玉屏告诉小捷生:“你不姓瞿,你姓贺,你父亲是八路军的将军,他会来找你的。”之后,瞿玉屏去世了,留下一脸惊恐而疑惑的小捷生。

小捷生一直在桑植老家生活了十三年,也就在贫苦孤独的环境中成长了十三年。任谁也很难想象的是,只有十五岁的她,竟然患上了关节炎,走起路来都是一跛一跛的。

终于,战争结束了。而在年,贺龙夫妇回到了桑植,他们找到了自己的女儿贺捷生。在看到女儿的那一刻,蹇先任一把把孩子揽在怀里大哭起来。此时的贺龙,嗓子眼也跟堵了一团棉花似的,什么话也说不出来。

贺龙和女儿贺捷生合影

而贺捷生,她只是淡淡地喊了一声:“爹,娘。”在见到女儿之前,贺龙想到过一千种场景,只是没想到是这样一番场景,又怎么会不让他心酸。

在相认后,贺龙夫妇带着女儿回到了北京,一边安排她治病,一边安排她入学。尽管早年的经历十分辛酸,但瞿玉屏至少知道教孩子读书认字,所以贺捷生的文化功底倒是还可以。在十三年的成长经历中,贺捷生不愿意和别人交流,但她却会把心里话写下来。

正是因为这一习惯,使得贺捷生即便是到了北京,也能跟得上学习进度。最后,贺捷生甚至还考上了北京大学,这让贺龙非常高兴。因为自己读书不多,而女儿却喜欢写作,贺龙就希望女儿在文学上能够取得一定成绩。

但贺捷生从大学毕业后,却做出了要去青海支教的决定。纵然贺龙十分惊讶,但他还是尊重了女儿的决定。

贺龙和女儿贺捷生合影

于是,贺捷生就一个人来到了青海,在青海民族学院当了一名历史老师。她白天教书育人,晚上笔耕不辍,在一间没有暖气和电灯的木头房子里书写作。另外,贺捷生还把父亲的经历写成了一本书,只可惜这本书出版的时候,贺龙已经去世了。

青海的生活是十分艰苦的,贺捷生一度因为营养不良和高原反应罹患重病,好几年里她都没有适应过来。尤其是和一位来自天津的支教青年结婚后,怀了孕的贺捷生有一次还晕倒在了课堂上。

在北京的贺龙知道女儿的近况后,心疼地不得了,思前想后,他还是给青海的相关同志打了电话,请他们照顾一下自己的女儿。直到这时候,青海的领导才知道基层有一位元帅的女儿在支教。

年的6月9日,贺龙元帅的骨灰安放仪式在北京举行,周总理亲自到场念了悼词,而贺捷生也来到现场送父亲最后一程。

之后,在邓颖超的关照下,贺捷生回到北京,先后在军事科学院、总政治部和武警部队等单位从事研究和宣传工作。年的时候,贺捷生退休,而她在次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贺捷生

离休后的贺捷生,依然在从事历史研究和文学创作工作,而晚年的她在革命史研究上投入了很多精力。对于贺捷生来说,这不仅是在为革命者张目,也是在追忆父母的青春,还是在回顾自己的童年。

有很多人对贺捷生讲过当年的事情,尤其是几个叔叔说:“你从马上掉了下来,打完仗你爸爸才发现你不见了。当时,你爸爸的脸色煞白,他打了多少仗,我们可从来没见他的脸这么白过。”

对于那段过往,贺捷生自然是没有印象的,但当大家说起来,她才真切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也体味到了父母的艰辛。正因如此,贺捷生一直怀念着父亲。

贺捷生

年,贺捷生就和作家白桦回到了湖南里耶,当年贺龙就是在这里打赢了敌人两个整编师,而贺捷生也是出生在这场战斗期间。站在河滩上,贺捷生的眼里不再是山山水水,而是过往的铁马冰河,这让她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

年,贺捷生的女儿贺来毅回到了桑植老家,她挨家挨户走访村民,寻访革命踪迹,最后将当地跟随贺龙闹革命而牺牲的烈士整理为一部名录。

正是通过这份名录,贺捷生才惊讶的发现,原来仅他们贺氏一族就为革命牺牲了几百人,远近亲戚和周边各民族的烈士足有上万人。

贺捷生

从年的芭茅溪起义开始,到年的长征,贺龙从桑植带走了一批又一批年轻人,而他们中不知有多少人或是长眠草地,或是埋骨雪山。

就当地的习俗来说,虽然这些人的尸身已经回不来了,但他们的魂魄需要回家,这份名录恰是在完成一场迟到的叫魂!

年,已是耄耋老人的贺捷生回到了桑植,当地的村民非常高兴,人们欢呼着:“贺大姐回家了!”

大家都争相来看望贺捷生,一位老人就说:“我今年已经八十多岁了,我父亲当年就是跟着贺龙元帅出去打仗,再也没回来过。现在贺龙元帅的女儿回来了,我肯定要来看看她,就当来看看贺龙元帅。”

贺捷生

可见,无论是贺龙元帅,还是贺捷生,早已成为了一种念想,一种印记,将历史与当下联系了起来,影响着如今的人们。

大海铭记不朽,而青山永怀忠勇。在湘西大地上,走出了一位人民的元帅,也走出了千千万万的革命志士。纵然是大山的子孙,但这里的人们一代代都在谱写着一首不屈的赞歌,这种精神是可赞的,也是可敬的。

而在革命历程中,透过贺捷生的经历,也让我们体会到,革命的事业取得胜利,所包含的牺牲与苦难是如此沉重,身处其中的人们无时无刻不在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以求得胜利的希望,这本身就是一部史诗。

参考资料:

贺龙的女儿贺捷生,刚出生就跟随父母长征,被称为“最年幼的红军”——凤凰网

贺龙诞辰周年,女儿贺捷生深情撰文怀念——人民网

追寻红色印记:贺龙女儿与洪江的故事——红网

贺龙元帅的女儿回家了,四百勇士重走红军路“穿越大湘西”——红网

1
查看完整版本: 贺龙抱着3个月大的女儿打仗,一路杀出重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