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的健康状态,会影响到子代,这一点已毋庸置疑。但很多人并不知道,预防和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需要贯穿每个人的全生命周期,甚至要提前到父母孕前的健康管理。“我们提倡夫妻双方在孕前就要积极做好健康管理,比如戒烟、减肥,尽可能地在帮助孩子从生命早期就建立起健康支持。”今天开幕的第七届生育保健论坛上,中科院院士、复旦大学生殖与发育研究院院长*荷凤教授如此说。
开幕式上,由*荷凤院士主编的新书《发育源性疾病》亮相。该书由来自复医院、复旦大学生殖与发育研究院、浙江大学医学院等11家单位的36位妇产科学家、生殖医学家倾力打造,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并荣获年国家出版基金,并入选“十四五”时期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专项规划项目。《发育源性疾病》一书通过详尽介绍疾病起源的方方面面,为人们从源头降低慢性病的发生、提高全民的健康水平带来一定的启发。
说起这本专业著作,可谓凝聚*荷凤院士团队多年心血。*荷凤院士表示,慢性病的患病率近年来呈现上升趋势,而慢病本身大多数是无法根治的,只能控制。“我们经常说,身在同样环境中,为什么这个人生病,那个人不生病?生不生病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环境是一方面,我们常说的‘体质’是一方面,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遗传背景。”*荷凤说,所以建议在非常早期的时候,也就是孕前就要接受指导,对身体状况、生活习惯、精神压力等进行干预,尽量“在最好的状态下怀孕”。
*荷凤院士介绍,外国学者曾经提出“都哈学说”,其研究的历史来源为年—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受战争影响,荷兰很多孕妇都存在营养不良问题,大战结束生活条件变好,而~年出生的婴儿很大一部分都发生了心血管疾病和代谢性疾病甚至肿瘤疾病,也就是慢病。除了遗传和环境因素,如果生命在发育过程的早期(包括胎儿和婴幼儿时期)经历不利因素(如营养或环境不良等),将会增加其成年后罹患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几率,这种影响甚至会持续好几代人。
目前,临床上普遍将起源于生命早期的代谢疾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称为“发育源性疾病”,*荷凤院士在国际上首次提出“配子源性疾病”的学说。对于某些疾病,卵母细胞在孕前就已被打上异常“烙印”,传递到后代并引发了代际遗传。比如,研究也已证明,孕妇在丈夫肥胖时生产的孩子和减肥后生产的孩子健康情况非常不同。
*荷凤团队在《Nature》上发表的论文发现:高糖造成的卵母细胞去甲基化的改变,会影响到精子的去甲基化,从而通过复原的等位基因遗传到子代,造成子代的糖尿病。而下一代若是男性,还会通过精子再传到下一代,形成跨代遗传。她认为,这种跨代遗传对整个民族的生理以及经济负担非常大。
因此,*荷凤院士认为,要提倡用全生命周期来捍卫人的健康,也就是从生命早期就要开始预防慢病。她提倡夫妻在孕前就做好要去一次孕前门诊,请医生前面评估健康状态,做好充分的准备,孕育优质的生命。
上午的开幕式中,由*荷凤院士和复医院院长徐丛剑共同进行了出生缺陷联盟新增单位的授牌仪式。作为国内最早开展出生缺陷精准阻断、早筛早诊早治和示范推广医院,复医院于年4月牵头成立了红房子出生缺陷联盟。今天,又有重庆医院等三家单位加盟,至此,红房子出生缺陷联盟单位数已达91家,覆盖了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新民晚报记者左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