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营养不良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致敬中国医师节2022最美医生周行涛
TUhjnbcbe - 2023/8/26 18:45:00

本文转自:东方网

他深知健康视觉对普通人的一生以及其家庭所带来的影响,曾用22年追踪一个遗传疾病角膜营养不良患者的家庭,10多年来钻研透镜材料以助力我国角膜材料匮乏问题;他在国内开展第一例近视全飞秒手术,带领团队以22万台近视手术居世界第一;致力近视领域临床研究和治疗的同时,他不忘初衷,和团队率先在国内建立儿童与青少年的屈光发育档案雏形,勇当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排头兵……

复旦大医院院长、眼科主任医师周行涛,从医30多年,他是患者口碑相传的“好医生”,是学生们眼里的“好老师”,他深刻诠释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收获了无数荣誉。第五个中国医师节之际,周行涛获得年“最美医生”称号。

患者自豪地说:我的手术就是周医生做的

90年代,国内广泛开展的近视眼手术是PRK,早期PRK术后24小时,眼睛反应较重,怕光流泪;为了减轻患者的不适,周行涛就不懈摸索。年,他率先在国内开展LASEK手术,减轻术后眼睛反应过重的问题。至今,仍有许多患者慕名来找周教授专门要求做LASEK手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近视激光手术发展速度飞快,周行涛教授在国内开展第一例近视全飞秒手术。飞秒就是毫微微秒,1飞秒只有1秒的一千万亿分之一。全飞秒激光近视矫正术是在角膜基质层内制作微透镜,再通过极小的2毫米边切口,将透镜取出。相当于在角膜上“精制一枚镜片”,以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这是目前国际先进的屈光手术类型之一,也是最欢迎的近视手术。在一个近视手术交流群中,甚至有患者自豪地说:“我的手术就是周医生做的!”

在周行涛的带领下,复旦大医院视光学科团队在近视手术方面精益求精、不断突破,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截至目前,周行涛带领团队已施行全飞秒激光手术超17万台,近视ICL手术4万多台,加上其他手术类型等,建设为国内首屈一指的近视矫治中心,团队手术量居世界第一。充分认识到没有手术是完美的,是手术就有风险,因此围绕手术核心技术,周行涛付出大量心血,特别专注于改善手术安全性和视觉质量,周行涛也被誉为世界上“飞”得最快的医生,成为技艺精湛的“最美”医生。

圆锥角膜和角膜营养不良是眼科的顽症,重症患者需进行角膜移植;而中国角膜材料严重缺乏,远不能满足临床需求。周教授曾用22年追踪一个遗传疾病角膜营养不良患者的家庭,他深知健康视觉对普通人的一生以及其家庭所带来的影响,于是他一直钻研,想要突破此类顽疾。有了想法就要去实践,常年累月在临床的探索和思考,周教授有了新的思路:“全飞秒手术取出来的‘废弃物’——角膜组织透镜,如果能将其‘变废为宝’再利用,也许可以解决角膜材料匮乏的问题。”

从兔眼到猴眼,再拓展到人眼的自体透镜移植、异体透镜移植研究,周行涛教授带领其团队一路上克服重重困难,不断创新突破,经过十余年的不懈探索,证明了飞秒激光近视和远视手术中原本废弃的角膜组织透镜,可成功用于治疗一部分圆锥角膜和角膜营养不良患者,并且此项技术已应用于临床。

近视手术医生的心愿:希望近视者越来越少

周行涛一直致力近视领域的临床研究和治疗,但是他的初衷是希望近视者越来越少。“要让每个人都能重视对眼睛的爱护,从小开始预防近视”是他最大的使命和责任。“手术虽好,但近视防控应该先行。大家要有清醒的认识,把防的责任担起来。”在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排头队伍中,周行涛教授走在前面,对于近视防控,健康科普,就是最好的爱眼护眼的眼药水!

年,他和团队率先在国内建立儿童与青少年的屈光发育档案雏形,现已覆盖华东地区约50万青少年的动态数据,在国内产生了较好的示范效应。年,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周教授带领团队建立近视防治上海闵行模式——以眼科“近视医生志愿者为先导”的科普新模式,开展“学校-医院-社区+眼视光一体化”近视防控与健康科普。

周教授热忱于志愿服务,担任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专家宣讲团副团长,被国家卫健委授予组建“周行涛近视小分队”,领导建立以核心医疗团队、学校/幼儿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家庭共同参与的近视防治的康联体模式,以健康教育、大众科学防控、精准医疗并进的方式,防治结合,带领团队所建立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致敬中国医师节2022最美医生周行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