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栩栩如生的领袖像
记得50年代初的领袖印象,如同会场挂的画像巍巍然,似寺庙不食人间烟火的泥菩萨,毕恭毕敬、端庄严肃、不苟言笑,没有人的气息,没有喜、怒、哀、乐。我看电影多在虹口《嘉兴电影院》,这里票价便宜才8分钱,《大光明》需3角。晚些而已,第三轮上映,正片前还有“搭头”新闻片,常能一睹领袖风采。那时领袖一露脸观众就起立噼里啪啦鼓掌,活动靠背椅的坐板随起立落下,稀里哗啦的木板声和掌声融成一片,场面非常热烈。其实领袖也没啥风采可言,臃肿的体态几乎很难移动,伟大庄严巍巍然而已,是好奇心与新鲜感的驱动。影片里的领袖是个伟大尊严样子,板着面孔、不苟言笑,目不斜视、一派端庄,机器似的微抬巴掌招手,连手指头都不动一下,与墙上悬挂的画像几乎无异,也不苟言笑、毫无表情。领袖没有喜怒哀乐吗?不可能。也是人,应与平常人一样有高兴、难过、猜疑、妒忌、忧郁、冷笑、狂笑、嫉恨,还有哭丧着脸、发脾气、开玩笑、说幽默话、粗话骂人……活生生的人怎能无动于衷呢,不可能。上大学后知道文艺作品要求典型性,噢,原来领袖要如同文艺作品一样讲究形象的典型性,领袖应有领袖的模样与风度,比真实生活更高、更具有代表性、概况性、更典型、更符合本质,要排除不符合身份与地位的,非本质的非领袖形象应该有的东西。我曾经这样悄悄地思考过。著名画家陈丹青根据历史图片所创作的毛泽东画像,喜、怒、哀、乐、悲、忧、恐俱全,解开了我的疑团,且选其中五幅写品读的感怀短文。第1幅:这幅是延安时期的毛泽东,不像后来的领袖像那么四平八稳,表情非常丰富呢。强烈的日光下,毛泽东着装整齐,衣领紧扣,端端正正的戴了八角帽。不知道是因为太疲劳还是被骄阳灼得略皱眉头、脸颊微红,显得有些疲惫。又不知道是因为强光,还是因为心情激荡,面部的肌肉凹凸分明。这幅画像和后来的领袖像一样目不斜视、仪态端庄,然而严肃却并不是冷冰冰,不像庙里端坐的蹩脚泥菩萨一样豪无表情、无动于衷,激情之中还略带忧虑。我联想,画的是毛泽东正对听报告的人群讲革命道理。可能是整风报告,或是夺取江山之前的动员,从表情看,他的报告激情满怀又铿锵有力。也许因为长篇大论已经很累了,颜面的肌肉紧绷,肌肤的纹理清晰、起伏分明,脸上的亮光还像是渗出的微微汗水。特富表现力的是他的颈脖子,肌纹扭曲成一股股,似乎脉管还在砰砰的跳动。也许报告的内容干系着路线斗争,或是成功在望之前的报告,兴奋中眉际紧蹙又,像是已经口干舌燥。可能是任务十分艰巨的战斗之前的动员会吧。第2幅:这幅可能是在取得胜利后的北京中南海,幅画像的嘴、眼睛、脸颊、眉毛、鼻唇沟处处是表情,栩栩如生。这幅不像后来的领袖画像那么稳重端庄、笑不露齿,喜形于色、非常放松,设想是登上天安门之前的年代。画家没有掩饰其得意之情,不是开怀大笑和狂笑,嘴没有张得很大,却脸颊肌鼓起,鼻唇沟深深,略张着的嘴巴和晶莹的牙齿,把他的得意之情表现得一览无余,是胜利者诡秘与轻蔑的笑。稀稀落落的两撇,更是加强了令人敬畏的神气。眼睛是心灵之窗,画像里的眼睛把领袖的心灵展示无遗。八字胡下嘴唇微张、亮晶晶的白牙,脑袋端正,然而眼珠崴在一边。心灵窗户泄露的是对人生的轻蔑。我的解读是,他终于取得了胜利,潜台词曰:“你们都不信,我不是已经取得胜利嘛!”眼神很有意思,黑眼珠撇向一边,与八字胡、白牙相配合以后,似乎有股冷峻的光芒,是胜利者面对怀疑者的不肖与睥睨,非常合乎此时此地主人公的心情。第3幅:这是如日中天年代的领袖像,几乎与天安门上悬挂的标准像无异。50年代上页吧,民心都已归向北京,城市与农村一片风风火火、锣鼓喧天,秧歌舞遍了大街小巷的犄角旮旯,万万岁的嚷嚷声此起彼伏。画面表达了领袖的喜悦、得意、快乐。表情端庄、温和、慈祥、平易近人,甚至还具有着女性般的温馨,肌肤柔和、眉毛舒展、嘴唇紧闭、略带笑意。最突出的特点是战争中蓄起来的八字胡已经剃去。也许还经过*治局讨论,该以怎样的形象出现在亿万人们面前。于是一致同意把毛泽东战争中没打理的八字胡打理掉。稀稀落落的八字胡常被作为奸诈刁蛮形象的特征,去了八字胡显得更是容光焕发、平易近人。颔下的那颗痣很有特点,还被称作领袖痣,有人在差不多部位也长上一颗便乐滋滋,只是遗憾位子偏离。当然也有人不喜欢,觉得破了相,平平整整的脸上多了那么一点不好看,甚至有人说是灾祸痣,所以竭尽全力的去掉。第4幅:面容与第三幅几乎无异,精神状态却完全迥异,给人的印象是踌躇满志又深沉。可能是60年代初,所谓帝国主义和修正主义包围,“东边的南边的西边的北边的一起来吧”的时候,所以眉头紧锁。毛泽东曾写《咏梅》,极恶劣的环境中非常乐观,创造了“待到山花烂漫时,他在丛中笑”的名句。画像中的伟人没有笑,是一脸愁容的思考状,香烟叼在嘴唇边,料想是一根紧接一根,眼窝很深,鼻翼收紧,是自信又愁情满怀的状态。那年,外交部长陈毅曾振臂高呼:“东边的来吧,南边的来吧,西边的来吧,北边的一起来吧!”可能就是传达领袖的声音。这是领袖的作风和气魄,叫做站在天安门看到全世界,不是盯着自己鼻子尖上的那点利益。潜台词可能是:你们虎视眈眈,包围吧,我还要把你们的百姓从水深火热中解救出来呢,你们死了几十万几百万几千万就要完蛋,我去了几亿人还是多少亿人的泱泱大国呢。真伟大啊,多心胸开阔与宏大的度量,多震天动地的抱负与气魄啊。第5幅:这幅画像该是领导人将要寿终正寝,千万人誓言“化悲痛为力量”前的年代,毛领袖执末期,焦虑不安、无可奈何、愁容满面,光鲜去尽。气宇轩昂已消失,肤色略略发黑,面容憔悴、五官耷拉、眼神朦胧、肌肤松弛,剩下隐隐的余威又充满了颓败、无奈、悲伤、忧郁、惊悸、惆怅、愤懑、恐惧。轰轰烈烈文革的运筹帷幄中太操心,所以畅游长江没过去多少年就如此老态龙钟。年岁越来越大,身体每况愈下,力不从心,文革的轰轰烈烈挫伤了不少战友都不听他的了,还耿耿于怀秋后算账,于是越来越感到孤独,愁容满面,心神不定、无可奈何。愤怒不成留悲哀,已经运筹不起来;都自顾自不听我,力不从心剩无奈。哥们姐们都不睬,眼睁睁的任我衰;已经没劲再帷幄,干等九泉重开怀。万岁口号白白喊,全是忽悠我心安;心惊肉跳怕反扑,不知究竟怎么办。小*日夜的纠缠,叫我心里多么烦;这里可是不由我,衰败兴旺任阎王。忧愁后继已无人,文革部署被否定;防修反修难维系,既定方针难维稳。亲密战友接班人,林彪也怀了二心;不告而别的逃跑,把我甩个孤零零。夫人江青太气傲,支持她的人又少;走资派们心不服,个个都是不可靠。身边那个赫鲁晓,必然九泉吵又闹;气我曾经批判他,恶狠狠的大棒敲。《带雨的云八十年感怀短文900篇》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