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在我们的观念里面,都是绝对健康的行为。特别是如今老年疾病多发,“三高”人数节节攀升的现状下。对于健康的需求就显得更加迫切。
近些年来广场舞的兴起,前段时间健身操的风靡,无一不在述说着一件事,“运动有益健康”,但是这句话真的完全正确吗?有人提出了相反的论调,天天运动未必就会更加健康,而是要根据年龄进行划分,坚持合适的运动量,对于身体而言才是最佳的运动方式。
40岁后多锻炼、50岁后少锻炼、60岁后不锻炼,有道理吗?
40岁后为什么要多锻炼?
这是因为40岁的时候,人的身体素质正从巅峰期开始走向衰落期。这时候由于免疫力出现下滑,各种疾病都会找上门来,40岁的中年群体,也是各种慢性病多发的年龄段。
而这时候恰恰需要运动,运动可以帮助提高身体的免疫力,提升身体的各项机能,从而提升身体素质。并且经常运动也能够排出体内的*素,从而帮助身体器官延缓衰老速度。
50岁后为什么要少锻炼?
50是中年跨向老年的分界线,五十岁以后差不多就可以算是老年人了。这时候身体的器官衰老已经比较明显,包括骨骼和心脏在内的多种器官,功能都会出现下滑。如果在这时候仍然保持高强度的运动,不仅骨骼会因为磨损过度,而出现关节损伤、关节炎等症状。
但是此时仍然需要保持低强度的运动,这样可以在身体的承受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延缓衰老到来的脚步。此时最好是采用散步、太极拳等运动方式进行锻炼,既能够强身健体,也不容易出现运动损伤。
60岁后为什么说不锻炼?
这句话其实有一定的歧义,生命在于运动,如果完全不运动会造成身体发胖、骨骼退化等现象。但是60岁后,最好不要进行专门的运动规划。这时候人的器官已经完全衰老,骨骼也因为钙元素流失严重而出现骨质疏松的现象。此时再跑步等运动项目,危害远远比收益更大。所以说60岁以后不要锻炼。
但是锻炼并不是让你躺在床上一动不动,每天还是可以多出去走动走动,晒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的。如果觉得不运动,平时的生活枯燥无聊。也可以参加一些兴趣班,培养爱好。
除了保证身体健康外,很多人运动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减肥。不仅是年轻人想要减肥,很多老人也有减肥的需求。但是太“瘦”了对身体真的好吗?
虽说“千金难买老来瘦”,但是老了以后胖点更健康
为什么说胖点更健康?
肥胖确实是很多老年疾病的根源,但是适度的胖一点并不会影响健康。因为脂肪也是人体的储能物质,是身体所需的营养成分。而老人由于消化能力差,每餐吃得少等因素,大多数都存在过度消瘦的情况。身体缺乏热量供给,自然会出现各种健康隐患。
而且晚年胖一旦也代表胃口好,每一餐吃得比较多,这样就能保证摄入更多的营养,从而避免营养不良。人老了以后,还是胖一点比较好,更加符合健康的标准。
体重在什么标准才算适度肥胖?
体质指数
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m的平方。
根据我国中华医学会内分泌组的标准显示:一般体重指数小于18.5的为体重过低,18.5--23.9之间的话体重为正常标准,但是如果超过24则是肥胖。一般老人的体重标准也可以参照,看看是否属于健康的体重范围内。
看到这里,相信很多人对于运动已经有了更加清醒的认知,并非所有年纪的人,都需要天天运动,对于很多老人而言,少运动比多运动更加健康。本文推荐两种适合老人的运动项目,50岁以上的人都适合。
50岁--60岁的老年人,推荐这两种运动项目
1、散步
散步是最适合老人的运动项目,因为散步的运动强度低,不容易出现骨骼磨损。且运动的步数大抵不变,可以通过调节运动时间来控制运动量。十分适合上了岁数的老人,用来健身运动。
2、下象棋
在很多人眼里,下象棋并不算运动,只能算是休闲娱乐。但是这种想法也是错的,象棋主要是帮助大脑“动起来”,50岁以后,老年痴呆疾病多发。病症的根源就在于大脑神经的退化,如果平时能时不时地下几盘象棋,就能够减缓脑神经的衰退速度,从而降低患病几率。
面对衰老,每个人都心生恐惧。所以难免会希望通过运动,延缓衰老的步伐。但是正是因为老年人体质特殊,骨骼脆弱,在运动的时候更容易受到伤害。所以运动量也要根据不同年龄段进行改变,不然运动对身体反而有害。
1、生命在于运动!坚持锻炼会有这些意外收获·环球网·.4.19
2、聪明运动更健康不同年龄运动方案要选对·中国经济网·.1.20
3、10种10分钟轻松小锻炼健康生活每一天·环球网·.3.25
#五月健康保卫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