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每个阶段,对自己的身材外貌都有不同的要求。年轻的时候,总希望自己可以苗条,一心为了追求美而对自己严格要求,努力控制体重增长。人到中年,由于工作生活压力增大,无心顾及体重变化,放松对体重的管理,认为舒适最好。人到老年,又怕因为贪嘴疾病缠身,又严格要求自己,谨慎又小心,生怕多吃一口肉。
杨大叔今年65岁了,是一名退休工人。他总是听别人说起“千金难买老来瘦”,身体胖了容易有心脏病、高血压找上门。于是他开始刻意节食,还学着孙女吃起了减肥餐,这么折腾了大半年,体重确实下来了,但人也变得虚弱了。
瘦了之后的杨大叔总觉得浑身无力,经常感觉到身体疲惫不堪,甚至走路腿都开始打哆嗦。家里子女医院检查身体,医生说他已经营养不良了。
那么,老年人到底是胖了好还是瘦了好呢?相信很多人都想知道,下面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
一、中老年人身体“发福”真的是福吗?
年轻人的身体新陈代谢速度很快,使得身体细胞的代谢速度也不得不加快代谢的脚步,从而为身体的正常活动提供足够的能量。但对于老年人来说,老年人身体代谢降低,再加上老年肌肉萎缩导致活动量减少,身体内能量大量堆积,就会产生老年肥胖。
由于老年肌肉萎缩、睡眠质量降低,老年人往往精神疲惫,缺少足够的精神和体力去运动,老年人想减肥更是难上加难。
不过有些人认为,身材偏胖的老年人一旦生病,会比瘦弱的同龄人更经得起疾病带来的消耗。
那么,老年人到底有没有必要减肥?
答案是有必要的。
事实上,老年人肥胖会给老年人带来各种疾病困扰。由于年龄的上升,老年人身体各个器官功能开始衰退,多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如果这个状态下合并肥胖,很容易在高血压的作用下出现心脑血管破裂,引发脑出血,严重的甚至危及生命。
大家可能都知道,糖尿病又被称为富贵病。肥胖是糖尿病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因为肥胖容易降低胰岛素的敏感性,产生胰岛素抵抗,久而久之发展成糖尿病。
据相关的研究调查发现,体重增加或者腹部肥胖均会明显增加中老年人患老年痴呆的几率。
BMI值指的是身高体重指数,当我们比较同一个体重对于不同身高的人所带来的影响时,BMI值是一个中立又可靠的数据。
BMI值的计算公式为:
BMI值(身高体重指数)=体重(kg)÷身高(m)
有研究表明,老年人BMI值在24-26之间患高血压的几率是20.26%,而BMI值大于28时,高血压的患病率竟然高达36.89%。
除了高血压、糖尿病以外,老年人体重超标还可能会导致身体下肢负担加重。而且老年人的体态、运动的习惯也会随着体重的增加而发生变化,不正确地行走及运动姿势会加速关节结构的磨损老化,造成老年人腰腿疼痛加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由此可见,即便是到了老年,减肥也是亘古不变的话题。那么瘦了就真的好吗?
二、“千金难买老来瘦”真的是“老来寿”吗?
到了老年,身边穿衣服苗条的同龄人总会让人羡慕。那么“千金难买老来瘦”就是真的“老来寿”了吗?
答案显而易见,并不是。
对于身材比较瘦的老人而言,身体内没有多余的脂肪,身体各个器官负担比肥胖的人少很多,心脑血管也比肥胖的同龄人要健康。但是这并不代表瘦了就一定是一件好事,老人可以瘦,但是一定要有肌肉。因为肌肉对于老年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如果老年人身体内肌肉不足,很容易患上肌少症。
什么是肌少症呢?简单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全身的肌肉和肌肉强度都会生理性地发生功能减退。主要表现为,体重减轻、平时走路缓慢、行动不便、手部握力下降、反复跌倒,严重的将会失去生活自理能力。
肌肉质量和力量减少是人体老化的显著表现之一。肌肉减少会导致老年人跌倒、骨折、感染等不良事件增加,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有数据研究显示,肌肉减少10%,老年人的免疫功能就会明显降低,受到感染的风险增加。若肌肉减少20%,肌肉会明显感受到无力,日常的生活能力下降,走路易跌倒,伤口愈合也变得迟缓。当肌肉减少30%,肌肉功能进一步下降,甚至残疾,老年人生活基本不能自理,甚至不能独立坐起,伤口也不能愈合,易发生压疮和肺炎。当肌肉减少40%时,死亡的风险明显增加,比如死于肺炎。
那么,老年人的体重应该控制在什么范围呢?
三、中老年人的体重控制在哪个范围最合适?
综上所述,老年人过胖过瘦都不是件好事。胖瘦在老年人中,也有一套独有的标准,如果低于或者高于这个标准,都不利于老年人的身体健康。
老年人的体重,不能仅凭肉眼观察和体重来判断,用BMI值(身高体重指数)来判断更为合适。
与普通成年人体重标准的划分不同,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体内脂肪也会逐渐增加。所以,老年人的体脂率保持在21.0-26.9最为适宜。
除了体重以外,腰围也需要在健康范围内才可以。根据研究发现,成年男性的腰围超过90cm,女性腰围超过85cm,这就是名副其实的“中心肥胖”。简单来讲,中心肥胖就是大部分脂肪都集中在腰腹、背部、面部等躯干部位,四肢相对来说不胖。在肥胖中,中心肥胖带来的疾病更多,对人体健康的威胁更大。
无论是肥胖还是消瘦,老人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增长肌肉,那么该如何做呢?
四、老年人应该如何科学“存肌肉”
1、适当运动
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运动是获得保持肌肉含量和肌肉力量的重要方式之一。老年人应该积极参与到运动中,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规划好适当的运动量,定时定量的锻炼,能够有效提升肌肉含量。
此外,还可以采用被动的活动方式,将肌肉训练与康复相结合,达到增肌和平衡训练的目的,进而减少骨折的发生。
老年人每周需要坚持进行5次有氧运动,每次不少于30分钟。每周还要进行3次不少于20分钟的抗阻运动。所谓的抗阻运动指的是克服外在阻力而进行的主动运动,常见的抗阻运动有深蹲起、仰卧起坐、散步时在腿上绑沙袋等,老年人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不要过于勉强。坚持运动可以预防甚至逆转肌少症。
对于体重超重的老年人应该根据自身的体重水平,合理计算热量的摄入和消耗,只有当热量的摄入小于消耗,才能达到减肥的效果。老年人的身体普遍脆弱,减肥不要急于求成,过快地减重比保持肥胖对人体的伤害还大。
2、补充营养
老年人应保证足够的营养摄入,保持身体能量平衡,是肌肉增长的必要条件。蛋白质缺乏与肌少症息息相关,在保证体重正常范围内增加优质蛋白的摄入,增加肉类、蛋类、奶类的食用量,丰富身体所需微量元素。
饮食中可以为身体补充足够的营养物质,前提是需要丰富食物种类及提高食物质量。如虾青素、维生素E中抗氧化物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老年人的力量、耐力及灵活性,而在鲑鱼、沙丁鱼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D。
3、药物治疗
如果老年人肌肉缺失严重的话,可以通过补充维生素D(特别是老年女性)和睾酮(适用于肌肉无力和低睾酮血清水平的老年男性)来帮助肌肉质量和力量的恢复。不过,这些药物的应用都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老年人切忌自行服药,以免对身体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
温馨提示
发福不是福,老来瘦也不是老来"寿"。老年人过胖或者过瘦都不利于身体的健康,只有在合理的范围内,才能减少疾病的发生。保持体重在合理的范围内,适当通过体育锻炼增加肌肉含量。
通过增加肌肉力量训练可以加强老年人对身体的控制力,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老年人因肌肉损失而导致的摔伤,减少意外的发生,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让老年人乐享晚年生活。
参考资料:
[1]张宇宁,郑浩,梁洁,赵莹莹,马晓云.老年人体重指数与血压水平及高血压患病率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41(20):-.
[2]彭迪.浅析老年人肌少症与体重、身体成分间的关系[J].医用生物力学,,36(S1):.
[3]李晓梅,戴俊明,沈奕峰,扶雪莲,陈苏虹,高俊岭,傅华.上海市浦东新区中老年人体重指数与抑郁症状的关联分析[J].复旦学报(医学版),,4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