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营养不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颠覆印象的国共两军伙食,为何会国军吃糠咽 [复制链接]

1#

在我们的印象里,共产党军队与国民党军队最大的差别在哪里。首先想到的一定是贫富问题,国军是富的流油,共产党队伍则是穷困潦倒,艰苦作战。

但事实往往不像我们认为的那样,很多时候国共两军的伙食存在差距,却是共产党队伍吃的比较好。

国民政府军事部在年制定的军人伙食标准,我们可以看到,背靠美国的国民党是真的不缺钱,军粮相当丰富:大米1.5斤,罐头肉四两,干菜咸菜各2两,食盐三钱,酱油四钱,每名国民军士兵的总食物摄入量为.05克。考虑到当时中国的情况,这个分量的伙食已经是很不错了,以这个供给量,士兵们怎么也能够吃饱啊,但现实却是狠狠的给了一记耳光。

事实上,国军士兵每天吃的根本不是这些东西,九两米加一勺汤,总共克才是国军真正的食物。克能满足战斗士兵的饮食需求吗?答案当然是不可能。根据二战军事学家估计,一个普通士兵在战斗中每天应该吃1.5公斤左右的食物,而国军士兵一天三餐只有克,远远达不到这一标准。

后来连克粮食都没有,很多部队只能把一日三餐减到两餐。那时只有老蒋最看重的嫡系部队和黄埔学生才能保证一日三餐。国民党最现代化的机械化部队第五军,是老将亲自下令一天必须三顿,才能避免饿肚子。

这么说你们可能还感觉不到什么,与日军成年军犬的饮食标准相比,你就知道他们有多可怜。一只成年日本军犬的食物包括克大米和克小麦,克卷心菜、克牛肉或克沙丁鱼,十克盐。不仅如此,军犬还有好多种饮食搭配,综合下来,一天的食物摄入量约为克左右。从食物的数量、类型和营养成分来看,日本军犬对国军都是降维打击,他们累死累活拼命的打仗,最后吃的不如一条军犬好。

也怪国军士气低迷,中国有句古话“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保障部队的伙食基础是战争的基本要求,老蒋不可能连这点都不明白,他怎么会这么抠搜,不愿意多花点钱在国军的伙食上呢?

并不是他不肯,实在是不堪重负。抗战开始后,国军基本被动挨打,一直在战败,先后失去了中国油水最大的几个省市。比如江浙沪被日军占领,这些地方的后勤补给断了,让蒋介石等人不得不依靠一些相对偏远贫瘠的省份,比如在云南、四川来供应材料,不仅数量不够,质量也是不怎么够的,距离还远。在这种情况下,几百万军队别说吃饱了,能不被饿死就很不错了。

第二个原因,也是最根本的原因,也就是国民党喝兵血的情况越来越严重。谁都知道国民党内部派系众多,大部分军官都带有浓重军阀习气,比起下属过得怎么样、吃的吃不饱,他们更关心自己手头有没有足够的钱。上到军长、师长,下到小班长,没有一个人是不贪的。

他们谎报编制和伤亡,心安理得的吃空饷。比如,每个步兵班必须有10人,班长将人数压制到七人左右,那么就空出来三个人,军饷还是一样的发,多出来的部分班长收入囊中。郭汝槐到暂编第五师做师长的时候,发现原来的师长已经吞了0人的空饷。

年,国民政府组织远征军进入缅甸作战,因为战事不利,许多战士血洒战场,举国哀痛。但远征军中的许多长官和军需人员却开心得不行,因为他们可以榨取干士兵的最后一滴血。国军第25师出发前,徐德武就借口来不及发军饷,在行军中象征性的给每名士兵发了一块钱,剩下的钱都到了他自己的账户上。都要准备在战场上搏命了,自己的军饷都被克扣了,士兵怎么可能不恨的咬牙切齿,他们抱怨说,借一块钱我们就打一块钱的仗。

陈诚曾悲哀地说,那时候的部队根本就是官商不分,长官个个腰缠万贯,但士兵却生活在一片苦海中。就连老蒋自己也感叹道,虽然我们的军官们不是个个如此,但是大部分都已经腐败了。即便是美国都无法忍受国民党的腐败。

美国不仅在武器和设备上提供帮助,连美军士兵的口粮也交给了国民政府。但几个月后,史迪威发现美军士兵都吃的不错,身强体壮,但国民军士兵却还是面无菜色、骨瘦如柴,经过调查才发现,原来美援的口粮根本没有发放到士兵的手里,而是被贪官拿到了市场上售卖,以至于四到五人才分得一个人的口粮。

史迪威大怒,要求蒋介石把贪官全部送进大牢里。蒋介石慌了,这要都被送进大牢了,他的军队还能剩下几个人。只好再三推辞,装模作样地处理了一些人,后来又偷偷在其他地方重新启用他们,毕竟只要不动摇他蒋家的王朝,贪多少他也是不在意的。美国也是没有什么办法,只好要求自己的军官来监督国军士兵吃饭,才勉强保证国军伙食的质量。

国民党士兵由于长期营养不良,身体出现严重问题,不少人出现营养性水肿和夜盲症,四成以上的士兵患有口唇炎,近一半的士兵胃里有蛔虫。年,营养学家沈彤到湖南前线调查国军士兵的营养状况,震惊地发现军队中1/5的伤病是由于营养不足造成的,这样的国君怎么可能还有战斗力?

从这一点看,很多国军甚至不是被日军打败的。可能有人会说,国军这么惨,八路军能会好到那里去?但真相可能会让你大吃一惊。抗战时期,八路军的伙食标准实际上比国军要高很多的,那时,正常情况下士兵每人每天一斤或八两小米,每个月可以得到两斤大灶肉、十五两油、一斤盐、45斤菜,折合下来算,每名士兵每天可以获得克食物,基本满足高强度作战需要。

问题又来了,八路军这么穷,能够有效保障后勤补给吗?八路军确实是一路艰苦走过来的。曾有数据记载,抗战初期,八路军的伙食供给还不到国军杂牌部队的一半,部队经常是物资短缺的情况,吃了上顿没下。

但我军坚持官兵团结一致的原则,别说克扣士兵的口粮了,八路军统帅连一个小灶都不会开,不管是师长还是士兵,都是有肉一起吃,有饿一起扛。除了伤员、孕妇和一些特殊情况的同事会受到特殊待遇之外,其他人无一例外。

有一次邓公生病,炊事员心疼他,偷偷给他做了一碗面条,谁想到邓公碰都没有碰,还批评了炊事员不要开小灶。所以即使食物不够,大家吃不饱,但是官兵团结一心,战士们的心也暖了起来。

后来,我军开展大生产运动,粮食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为了鼓励部队参加生产,毛主席亲自提出大生产运动题词: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士兵们进了田野地头,一只手拿手枪,一支手舞锄头,打仗种地两不误。

八路军吃着自己种出来的粮食,自己养的猪,作为中共的重要领导人,也亲身参与大生产。在延安,毛主席也是要去劳动的,他在自己的地里种了土豆、茄子、西红柿和他最喜欢的辣椒。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八路军就亲手结束了饥荒,人人吃得饱,常常打胜仗。我们要永远记得老一辈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