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很多人都在追求瘦身美体,但实际上,过于瘦也可能带来不好的后果。
体重与寿命之间存在一定关系。极端的肥胖或过度的消瘦都可能对寿命产生影响,特别是对于老年人来说,单纯追求瘦可能并不明智。
图片来源网络
刘大爷是一位退休后特别注重养生的人,他一直奉行“千金难买老来瘦”的信念,坚信瘦身有益于身体健康。
然而,大约三个月前,刘大爷突然发现自己的体重急剧下降,从斤降至不到斤。起初,他以为这是自己控制饮食取得的成果,但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身体不适症状,最近甚至出现了吞咽口水困难的情况。
家人注意到这一情况,医院检查。经过检查,医生发现刘大爷的食管下方出现一个巨大的肿物,经进一步确诊为食管癌,并且已经发生了淋巴转移。由于刘大爷长期控制饮食,导致身体营养不良严重,无法承受外科手术治疗,只能通过姑息治疗来缓解症状。
这个结果让刘大爷傻了眼,难道瘦反而不是件好事吗?
01老来瘦≠老来寿
老年人追求瘦身可能是一种被误解的健康信念。尽管很多人像刘大爷一样将“千金难买老来瘦”视为座右铭,但实际上,对于80岁以上的老年人而言,超重或轻度肥胖可能更有助于长寿。
在年4月,《自然·老化》期刊上刊登的一项为期20年的前瞻性队列研究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施小明团队完成。该研究对-年居住在中国的2.7万余名80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了调查,收集了他们的体重指数(BMI)、死亡年龄以及死因等数据。
60岁后,这样的体重或更长寿,你达标了吗?
研究结果表明,BMI在24~31.9的老年人寿命最长,其死亡率、心血管以及非心血管死亡风险均最低。与正常体重(BMI18.5~23.9)的老年人相比,体重较轻(BMI18.5)的老人死亡风险和失能风险增加了约30%,而轻度肥胖的老人风险则降低了约20%。
研究人员认为,与超重、轻度肥胖的老年人相比,体内的良好营养状况更有益于健康,其好处远大于危害。这一研究结果显示,对于没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而言,正常体重范围内的轻度肥胖并非坏事,相反,体重过低可能导致“肌少症”,带来更大的危害。
如何衡量自己胖瘦程度?判断自己的胖瘦程度通常使用BMI(体重质量指数)这一国际通用方式。BMI的具体计算方式是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国际单位kg/㎡)。
02“千金难买老来瘦”为什么不对?
老年人若缺乏足够的肌肉数量和质量,更容易发生骨质疏松和跌倒骨折。此外,肌肉组织与糖尿病之间存在关联,因为肌肉组织是身体“消耗糖的大户”,缺乏足够的肌肉会对糖代谢产生重大影响,引发胰岛素抵抗,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研究也显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如果体重过轻,会导致免疫力下降,使其更容易受到感染,难以抵御严重疾病。
老年人如何进行增肌饮食?
为了拥有健康的体魄,除了控制体重外,增肌也是至关重要的。那么在进行脂肪燃烧的同时,如何提高肌肉的活力呢?
首先,合理的饮食至关重要。保持肌肉需要摄入足够的优质蛋白。老年人每天对蛋白质的摄入有一定的标准,建议保持在标准体重(公斤)×11.5(克)的范围内。以一个体重50公斤的老人为例,每天建议摄入50g~75g的蛋白质。常见的优质蛋白食物有肉、蛋、奶、大豆等,可遵循“四个2”的原则,即每天摄入2袋牛奶、2个鸡蛋、2两瘦肉、2两豆制品。
其次,老年人需要充足的维生素D。通过血液检测可判断是否缺乏维生素D,正常值在26~65ng/L之间。若检查结果低于正常范围,可在医生的建议下补充维生素D补剂。充足的维生素D有助于强健骨骼、提高免疫系统功能,并对血压、心脏功能和糖尿病预防有积极影响。晒太阳和摄入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三文鱼、金枪鱼、蛋黄是补充维生素D的简便方式。
最后,不要忽视主食的摄入。一些老年人因为认为主食易导致肥胖而尽量避免,实际上适量摄入主食有助于降低死亡风险。健康人每公斤体重建议摄入3-5g碳水化合物,而对于进行增肌减脂的人则建议摄入2-3g碳水化合物,不低于2g。以体重50公斤的老人为例,每天摄入碳水化合物量建议在g~g之间,具体摄入量可根据其他食物的搭配来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