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高考仅剩下66天,最近一段时间,我们明显能感觉到家长的焦虑越来越严重,而在这时候,往往家长们会犯很多常见但又不易察觉的“错误”,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作为家长会有什么样的行为最让孩子“头疼”吧。
多吃点,早点睡,马上要高考,注意别生病!
高考每年都有,几乎每年到了6月份就会有将近万人参加高考,而这也牵动了近万父母的心。
但是“关心则乱”,面对这种对于孩子人生影响最大的一次考试,作为父母也不免会因为“关心”而做很多的错事。
几乎每一个我们接触过的家长都曾抱怨过孩子在这时候的逆反心理要更加严重,而接触过的每一个孩子也都曾说过,父母在这时候会显得格外“烦人”。
这时候,就真的好像是两个相爱相杀的小孩子,互相说着对方不好,但心里又在默默的关心对方。
网上曾对数千位高考生进行调查统计发现一些孩子们最反感家长的哪些行为。
30%的高考生都反应,越临近高考,父母的“关心”就会表现得更加频繁。
吃饭的时候让多吃一口,学习的时候让早睡一会,打个喷嚏都要关心是不是感冒了。
“仿佛自己回到了婴儿时代一样,真的感觉是捧在手里都怕摔了那种感觉。”
有同学就真实的反映出自己的感受。
23%的高考生则反映,这时候父母特别喜欢用自己当年的经验来“唠叨”自己。上过大学的父母就会说自己当年如何如何厉害,没上过大学的父母就会说自己如何如何后悔。
“时代都不同了,父母还在用以往的思想来看现在的我,不懂瞎指挥,随便下定论,这一点让我很烦。可是又不能表现出来,表现出来可能会换来更无休无止的唠叨。”
而其他零零散散的问题也大都是“以爱之名,扰人心神”。虽然是可怜天下父母心,但往往家长的焦虑在这时候会加剧孩子们的焦虑。
我只希望父母能开开心心的,像平常一样就好
前段时间有一个报名志愿一对一的家长和孩子一起来找导师咨询。导师在和家长沟通之后,也同样和这个女孩深入的沟通了一下。而孩子说的话让我们至今都有着非常深刻的印象。
“其实高考主要是我自己的事情,我也可以理解我爸爸妈妈的心情,但是我希望自己的事主要让我自己来承担就好,他们只要好好工作、好好生活就好,我只希望看到他们开心。他们为我担心的越多,我就会越着急,心理也越难过。越是这样,我就越觉得自己特别不懂事,不仅没有让他们省心,反而让他们在这个年纪还为我操这么大的心,我的心理压力就会越大。有一天,我和他们吃早点,突然瞥见我爸眼睛的红血丝,就特别难过。”
女孩说到最后还哭了出来。
虽然我们事后调侃导师又把学生说哭了,但是这个孩子的心里所想的问题也正是很多学生的普遍情况。
家长的情绪在这个时候很容易传染给孩子,甚至夫妻之间也很容易吵架。“明明是为了我的事情着急,最后他们竟然起了冲突,还不让我掺和。”孩子的情绪也就会越来越烦躁,最终影响到他们的学习。
约有72%的孩子们希望,父母在这个阶段就像平常一样,多关心自己,好好工作好好生活就好。其实这时候即将成年或者已经成年的他们已经懂事很多,他们更希望的是父母可以把自己照顾的更好一些,而不再是为了自己忙前忙后。
把焦虑转化为行动力,更多着眼于自己
在这里我们也给我们广大的家长朋友们一些建议,在这个关键时刻,作为家长应该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
1、不要过度焦虑
首先摆正对待高考的态度,高考只是走向成功的一条“捷径”,而不是唯一的一条道路,不要因此而让自己变得更加严厉或是更亲切。在最后这个阶段,孩子的心态要比学习更重要,家长要让自己的心态放平稳,避免影响孩子的情绪。
2、不要过度关心
作为父母,孩子的吃喝自然不会亏待,不要担心孩子的营养跟不上,现在的孩子只有营养过剩,而不会有营养不良一说,过度关心会让孩子本就敏感的心更加觉得高考的困难而产生更大的心理压力。
3、不要期望过高
期望需要有,但更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而定。最后67天,成绩固然还有机会上升,但一定要顾及到孩子的情绪以及他是否“适合学习”,不要把为家族争光的重担压在孩子身上。
4、不要盲目攀比
差学生向好学生看齐,好学生向高考状元看齐。有一种孩子叫别人家的孩子,但别人家孩子再好也是别人家的,眼前的孩子才是自己最爱的孩子,不论他是好是坏,不是吗?
5、不要喋喋不休
很多父母,一到这种关键时刻,就特别喜欢无休无止的唠叨。看孩子做什么都不对,这也错那也错,还要千叮咛万嘱咐的这小心那谨慎的。这除了让孩子感到烦躁,百害而无一利,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我们在本来就很烦躁的时候,有个人总在身边转悠都会觉得更加烦躁吧。
6、不要减少沟通
为了给孩子更多的时间去学习,这时候,很多家长自觉地放弃掉了和孩子共处的时刻,自觉减少了和孩子聊天娱乐的时间。殊不知,没有沟通就没有了解,孩子状况全靠猜,这也是出现其他各种问题最根本的结点。
7、不要否定批评
人类的通病就是喜欢找错,不肯更多的给与别人鼓励和正面的评价。作为父母,我们一定要学会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即便是做错了要做的也不是批评而是和朋友一样去善意的提醒。往往在这个阶段,一句鼓励的话,能让孩子激起更大的动力去学习。
剩下的时间越来越少了,大家的情绪也越来越紧张,神经也越来越紧绷,但是越到这种时刻,我们越要做出好的榜样,不要有特殊对待,该一起玩就一起玩,该一起说笑就一起说笑,让孩子们拥有一个尽可能放松的心态去面对他们人生第一个重大的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