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代谢器官,发生疾病时可出现复杂的营养素代谢改变和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或不足,而营养状态又反过来影响肝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形成恶性循环。营养支持在慢性肝病患者的治疗中起重要作用。
营养不良是慢性肝病的一个重要并发症。综合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65%~90%。在住院的肝硬化患者中,81%存在蛋白质-热量营养不良。Child-PughA级及B级的肝硬化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为21%~40%,C级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为70%~90%,48%~80.3%的肝硬化患者存在热量摄入不足。等待进行肝移植的肝脏疾病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更高。
慢性肝病患者营养不良的原因有:(1)食物摄入减少:具体原因有患者食欲下降、腹水压迫等导致胃扩张能力不足、医源性蛋白与热量损失(如医生为避免肝性脑病而嘱患者低蛋白饮食,患者多次住院的检查及准备程序导致正常进食减少等);(2)营养物质吸收减少:由于排到小肠的胆盐减少、合并有胃肠道黏膜病变、胃肠道血液淤滞、肠道蠕动能力减退、肠肝循环受损等原因,肠道吸收功能明显削弱,营养素吸收受到严重影响;(3)营养物质丢失增多:腹水、消化道出血、感染可导致大量蛋白丢失;(4)高代谢状态:有研究表明34%肝硬化患者存在高代谢状态,静息状态下能量消耗超过预期20%,原因是细胞因子异常驱动的代谢增高;(5)合成不足:肝脏合成蛋白能力下降,导致低白蛋白血症,并影响某些激素和微量元素的生成,从多方面影响机体内环境。
已有研究表明,与最佳营养状态的患者相比,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并发症更多、住院时间更长、病死率更高。肝硬化的营养不良主要表现为骨骼肌质量减少及肌肉无力。此类患者伴有更高的病死率及生活质量下降,特别是肝移植前肌肉无力预示着移植后较差的临床结局。营养状态的持续恶化能够显著增加肝硬化患者死亡风险。及时发现肝病患者具有的营养风险或已经有的营养不良(不足),并给予相应营养支持,有可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从而改善临床结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