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营养不良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这些信号说明宝宝已吃饱,别撑坏他
TUhjnbcbe - 2024/3/14 8:57:00

很多新手妈妈对于宝宝的饭量不是很了解,喂少了怕饿着,喂多了怕撑着。对于宝宝是否吃饱了这件事总是难以判断,特别是在这个宝宝又要吃辅食又要吃奶的阶段,对于宝宝能吃多少辅食,就更不容易把握。

不过,宝宝的脸就像晴雨表,所有情绪都会表达在脸上或者行为上,只要家长细心观察饥饱的信号也可及时捕捉到。比如把头转向一边失去兴趣或者被别的事物分心;紧闭着嘴;推开勺子等。

◆东张西望、对食物失去兴趣

美味当前,宝宝对食物感兴趣的时候,会表现得“饿虎扑食”,小眼珠盯着碗里的食物,一口接一口来不及吃,给慢了甚至哭闹抗议。

等他吃到“够了”的时候,注意力开始不集中,食物的吸引力减弱,转而看向其他地方——比如周围走动的人、窗外的汽笛声、隔壁的关门声、手机响起的铃声等等。

◆神情呆滞

当乐天开怀的宝宝变得安静下来,目光呆滞,神思飘渺,说明进食已经令他感到厌倦或者疲乏,赶紧抱下餐椅找点新的乐子吧!

◆抗拒躲避

如果宝宝已经不想再吃,而大人还要一厢情愿塞食物时,他除了面部表情增加,表达抵触的肢体动作也会出现。比如扭头不看食物、扒住你的手不让食物进嘴、把伸进嘴里的勺子死死咬住不放、对塞入嘴里的东西皱眉表达不满或者直接吐出来。

虽然有这样的小信号,但大多数的家长认为宝宝没有把准备好的辅食吃完就是没吃饱,长期“吃不饱”会造成营养不良从而影响宝宝生长发育。

其实判断宝宝生长发育状况是否正常,主要看身高、体重和生长曲线,如果这方面都正常,父母就不需要担心。如果父母发现宝宝出现了生长发育不正常的情况,排除疾病影响,就要从食量、膳食搭配和饮食习惯这些方面来找出原因。

有时我们可以用积极的视角看待宝宝的吃饭问题,某个危机可能正是宝宝发育方面的进步。另外,饥饿是进食最好的推动力,当人处于饥饿状态时就会对食物有极大的渴望。适当的延长宝宝的吃饭间隔,且控制每次进餐的时间不超过半小时,让宝宝体会到“饿”的感觉。

也许刚开始还是会出现吃几口就不吃的现象,千万不要强求宝宝。多数情况下,没到下餐宝宝就饿了,父母们要坚持不给他吃任何东西,可以用玩具或是其他方法转移注意力等到下餐时再给宝宝吃。几次下来宝宝就会明白吃饱的真正意义,并且会珍惜这吃饭的短短半小时,集中注意力好好吃饭。

假如孩子不小心吃多了,该如何缓解?

喂养过度会导致神经性厌食

古人说的“要得小儿安,需得三分饥和寒”,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一般来讲,如果小孩儿不在生病状态,即便是几个月大的孩子也是会有食欲的,饿的话也是会表现出想吃东西的样子的。如果孩子已经吃饱或者没有表现出想吃东西来,家长却怕亏着他、饿着他,勉强他吃,这样一方面会导致孩子长得过胖过快过大。往近了说,这会导致孩子行动不便、表现得比较笨拙,往远了说则会给孩子将来的健康埋下隐患。而如果经常性地这样,还会导致孩子患上神经性厌食。所谓的神经性厌食,说得直白些,就是会导致孩子将来对什么食物都不感兴趣。”

古人提倡的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并不是一定要欠着、饿着,而是指不要暴饮暴食。“如果家长一直担心孩子吃不饱、营养不够,不停地加餐、追着喂会造成喂养过度,首先不利于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的养成,而如果饮食行为、饮食习惯不好,会造成缺锌等问题;其次会导致孩子肥胖;再次容易造成孩子的胃肠紊乱、腹泻以及积食等问题。”

这样喂养不会造成喂养过度

既然喂养过度、喂得过饱,会给孩子的健康带来那么多问题。那么家长面对还不会表达的孩子,如何知道自己的喂养既让孩子吃饱了也不会造成负担呢?

家长在这个过程中要做的就是给孩子吃几顿饭以及都吃什么,而不是吃多少。以一岁八个月的孩子为例,这么大的孩子,完全可以和大人同桌吃饭了,因为孩子通常比较喜欢这样的氛围。这么大的孩子,一天吃三顿主食,加上三次奶,再加上一顿水果就行了。具体来讲,吃主食的时候,只要孩子开始捣乱或者摇头,就是表示孩子已经吃饱了,就不要再勉强了;三次奶的量加起来有毫升就可以了;水果呢,最好吃应季的水果,别吃反季的,反季的要么是大棚里的,激素什么的含量会比较多;要么是冷冻在冰库里的,营养素流失会比较重一些;而且一天只吃一种,第二天再换,不要一天一次吃多种,这样会增加孩子的胃肠负担。另外,孩子和大人一样,不一定每顿饭胃口都很好,都吃得很好,如果这顿吃得不好,也不要逼他、勉强他。中间不给他零食吃,如果身体没问题,下一顿就会吃得好些,千万不要饿了就给他零食吃,这样会恶性循环,整饭不好好吃,零食吃得比较多。

如果孩子的身高、体重等发育指标,在正常范围内,就表示孩子吃得不错,不用整天逼着孩子多吃。宝宝养育的过程中忌讳家长出现焦虑情绪,因为这种情绪很容易影响到宝宝,从而进入恶性循环。所以建议每位家长都能放松心情,和宝宝一起成长。

1
查看完整版本: 这些信号说明宝宝已吃饱,别撑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