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营养不良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孩子太过自我巧用投射效应,避免孩子产
TUhjnbcbe - 2024/2/18 16:11:00

林竹妈咪(文章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有的孩子在人际关系中自卑,因为他们总是害怕自己的一举一动,对同龄人造成困扰,被别人不喜欢;有的在与人来往时,非常自负,因为在这些孩子的眼里,自己眼里心里的世界就是全部,以自我为中心,是这种类型的孩子,身上最明显的标签。

其实孩子太过自我有原因,了解“投射效应”,解决孩子自我认知偏差的问题,减少自负。

朋友小乔家有个7岁的孩子,因为爸爸妈妈的身材都比较好,个子高挑,所以孩子的身高在一众朋友当中,非常出挑。

以前在老家的时候,孩子很容易信息小孩子之间的事情闹别扭。比如玩具怎么分,游戏谁主导,谁扮演哪个角色等,那个时候小乔觉得,是不是孩子不习惯和这些孩子来往,才会变得不受欢迎呢?

后来小乔发现,孩子不是因为其他的小朋友在性格或者素质参差不齐而变得不被人接受,而是因为太自我。

观察中小乔了解到,孩子经常说别人太矮了,以后长大了没有什么用,而且不容易被人喜欢,瘦瘦小小的像营养不良一样,是家里人不给吃饭的嘛。类似的话在小乔听起来都非常刺耳,更别说其他的孩子。

小乔也曾提醒过孩子,凡事要将心比心,不能用那些恶言恶语去对待自己的朋友,这样不礼貌。但是此时孩子会反问一句:“难道不是那样吗?就是这样的吧。”

孩子自以为是的道理,并不符合大众的判断,只看到自己,看不到别人的处事方法,需要改变。

为什么有的孩子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

1、家庭环境影响

许多家庭孩子都很少,最多也就是两个,所以那么多家长,对于几个孩子肯定是又疼又爱,这就使得孩子一度被满足,包容,犯错了也不知道,习惯性接受,自然容易形成这样的心理习惯。

2、潜意识所致

其实孩子那些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他们内心最真实的想法,也就是“童言无忌”,由于潜意识的思想,他们没有办法理解别人,脱口而出那些伤人的话。

孩子太自我不可取,孩子不仅人际关系紧张,成长也会受阻,父母要重视。关于投射效应,父母早知道,早帮助孩子。

投射效应有哪些表现形式?

1、愿望投射

比如孩子希望自己成为游戏的主角,他会自然而然地觉得,这是应该的,别人也会这样想,否则就是不正常的。孩子把自身的愿望合理化,觉得他人也应该如此,是投射效应中最直接的表现形式。

2、情感投射

有句话叫“情人眼里出西施”,就是说一个人喜欢对方,就会优化对方所有的缺点,放大对方所有的优点,觉得对方什么都好。相反,如果讨厌一个人的话,那么对方做什么,自己都会感觉很讨厌,会把错误放大。这就是投射效应中的情感投射。

3、相对投射

因为对彼此的认知都非常少,尤其是孩子对于别人的认识比较浅,所以特别容易出现相对投射。举个例子,孩子觉得自己不喜欢这个游戏,也会觉得别人不喜欢,想当然地结束或者更换游戏,不寻求对方的意见,这就是相对投射。

投射效应大多会对孩子产生负面的影响,家长想要孩子改变行为和思想,避免人际关系中的矛盾,便需要好好想想对策。

警惕孩子的“自我认知偏差”,家长可以利用“投射效应”

由于孩子自我意识发展,自我认知产生偏差,把自己当成了世界的中心,所以常被外界影响,造成不好的结果。这几个方法家长不妨试试,利用“投射效应”改变孩子。

1、不把孩子当做家庭中心

因为孩子是家庭的焦点,所以他们很容易把世界的中心也放到自己的身上,自然容易以自我为中心,不把别人的意见放在眼里。因而,家长们不要把孩子当做家庭的中心了,适当转变。

2、鼓励孩子多融入集体

融入集体可以让孩子多多学习如何与人相处,了解自己的缺点,别人的优点,通过活动带来的刺激和喜悦,引导孩子融入团队,考虑别人的感受,多多放低自己,不要把别人的包容好当成习惯和理所当然。

在这里提醒大家,想帮娃找到归属感与价值,家长可以利用“投射效应”,解决孩子太自负的问题。

(图片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这里是林竹妈咪,在这里你能发现最实用、最有意义的育儿知识想要了解更多育儿知识请

1
查看完整版本: 孩子太过自我巧用投射效应,避免孩子产